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郭熙

中国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在京城汴梁,为达官贵族府厅画壁画,又入宫绘制殿堂屏幛,曾与画家李宗成、符道隐等合作小殿屏风,受到宋神宗赵顼的赏识,授御书院艺学,后升迁待诏,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当时宫廷中朝会、起居、游赏等重要场所都装饰着他的山水画。元丰(1078~1085)年间改革官制,新建的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学士院的屏壁皆为郭熙所画。其中学士院壁画《春江晓景》和《秋山平远》表现了“春晴之融洽,物态之欣豫”,其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曾得到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等赋诗作跋,大加赞赏。郭熙在画院还多次负责考试画工和鉴定、品评宫廷藏画,他的山水画曾作为政府礼物送给高丽国。熙宁元丰之际是他山水画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哲宗时(1086~1100),郭熙仍在画院任职,享年80岁以上。

郭熙的绘画创作继李成、范宽之后富有创造性。他深入体察生活,刻苦钻研画艺,初以细腻精致见长,后取李成之法又自出胸臆,善画大幅。他的画能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元丰末年他为显庆寺僧人画12幅大屏,高有两丈,山重水复,笔意壮美,显示出旺盛的创作精力。在家乡温县为宣圣殿所画壁画中创作了早春晓烟,骄阳初蒸,晨光欲动,风雨水石,猛雨骤发,大雨倾斜,瀑布飞空,古木平林,层峦群立,怪木斜欹,影浸寒林等精采画幅,为他生平得意之作。

郭熙还擅长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起浮雕式的山水景物,这种绘塑结合的形式在宋代颇为流行。

现存郭熙的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古木遥山图》等。《早春图》,绢本,墨笔,纵158.3厘米,横108.6厘米,绘于熙宁五年(1073)。作品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中虽无桃红柳绿的景色,却已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见彩图)。《关山春雪图》,表现雪峰直插天际,层峦叠嶂,覆雪皑皑,山腰阁楼里的水磨被涧水带动,使肃穆宁静的画境顿添欢快活泼之感。此图系于熙宁五年奉旨所绘。上述两幅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窠石平远图》,藏故宫博物院,画树石平远、秋高气爽的景色,图中的卷云皴、蟹爪树体现了郭熙笔墨风格的特色。《幽谷图》(上海博物馆),可能为大幅屏风中的一幅,此图以水墨画出深山寒泉和山石中顽强生长的老树枯枝,景物不多,却意境深邃隽永。

《早春图》《窠石平远图》

郭熙传世的绘画理论著作有《林泉高致》一书。此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郭熙关于山水画艺术的见解,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 6篇。前4篇为郭熙艺术论述,《画格拾遗》记述郭熙的一些画迹,《画记》系郭思追述郭熙受神宗宠遇及宫廷中作画史实,是研究郭熙生平及宫廷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资料。明以后通行的《林泉高致》印本中《画记》已佚,但在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及四库全书本中还保存了全部篇章。

《林泉高致》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文中不仅阐述了自然山水的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而且还特别强调画家如何去发现和塑造山水的优美艺术形象:“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角度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他认为画家应选取动人的景色加工提炼,经过反复酝酿以造成富有理想和情趣的意境。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诗歌摘句,以使画家从中受到启示,而产生意境新奇的构思。郭熙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修养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只有“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才能克服作品中的诸种毛病。他对山水画的取景与结构,细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笔墨与色彩的运用等方面也都有具体论述。如对山水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和四时山水景物的变化,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论述,至今仍然被人们所传诵。

郭熙之子郭思,字得之,元丰五年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善画鞍马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