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培养电影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曾是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由著名电影艺术家陈波儿创办于1950年7月,隶属文化部电影局。1951年5月,改建为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查,南京金陵大学、苏南文教学院和苏州美专等校的有关电影专业,并入电影学校,建立了大专体制的北京电影学校,白大方任校长。南京金陵大学早在1922年就开始用电影及幻灯开展教学活动。193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了教育电影委员会,在院内各系广泛使用教学影片。1936年,金大理学院为全国代办电化教育培训班,在 3个暑期中分别于南京、重庆为各省培训电教人员 200多名。在此基础上,1936年理学院成立了教育电影部(旋改为影音部),1942年创办了《影音》月刊,这是中国最早的研讨电化教育的学术刊物。1938年,理学院又成立了电影与播音专修科,先后共招生10多个班次,培养了大量电影技术专业人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1936年初创办电化教育专修科,主要培养电教人才,当时规定每月摄制两本教育新闻片。抗战爆发后,师生随军西撤。1941年四川成立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院内设电化教育专修科,基本组建人员为原江苏教育学院电教专修科的师资。1946年社会教育学院迁至江苏苏州和南京,增设电化教育系。1950年社会教育学院和江苏教育学院合并为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仍设电化教育专科。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电影学院,任命王阑西为首任院长。先后设置了电影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工程(包括电声、电影机械、电影化工 3个专业)和电影文学各系,招收4年、5年学制的本科生,并举办多种形式的专修班和短训班。还先后接受过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留学生。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受到严重破坏,教学实际上处于停办状态。1978年学院恢复建制。全面招生。

1985年学校有教师20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9人、讲师98人,院长沈嵩生。设6个系、8个专业、21个教研室、组。

周总理接见北京电影学院师生

从1983年开始,摄影、 文学、 导演、美术各系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及理论(含电影艺术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设有学术委员会,主持开展全院学术研究工作,并主编《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定期出版。图书馆有藏书12万册,其中珍藏中外影片分镜头剧本3000余册。学院下设有青年电影制片厂、录像工作室、录音车间、暗房工作室等,为学生教学实习服务。

到1986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共培养出各种电影专业本科毕业生和进修生3249人。他们分别在各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和其他电影部门工作,不少人已成为电影电视事业的骨干力量,有的在创作上已获得杰出成就。

今后该院将建设成为以艺术专业为主体,包括创作、理论、管理各专业的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电影电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