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耶拉孔波利斯遗址

古埃及城市的遗址。位于尼罗河西岸,上埃及底比斯城南60公里。今名考姆艾哈迈尔。城市始建于前王朝(公元前3400~前3100)后期,新王国(前1567~前1085)以后废毁。以前王朝和早王朝时期的遗迹为最重要。“耶拉孔波利斯”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为“鹰之城”。而古埃及人则称自己的城市为“涅享”,意为“隼鹰头的何露斯之城”。从很早起,耶拉孔波利斯就信仰隼鹰神何露斯,后成为上埃及何露斯神崇拜中心,在埃及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意义。1897~1898年英国考古学家J.E.奎贝尔曾在此发掘,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学者曾多次进行考察。

遗址范围与城市布局

耶拉孔波利斯前王朝时代的居住遗迹包括中心城市及近郊。根据地表陶片分布范围,面积不超过5.08万平方米。人口至多 1万。早王朝时期,城市中心约北移400米。新城平面为不规整长方形,面积至少为200米×300米。土坯城墙一般厚约3~6米,最厚处达9.5米。发现城门遗址两处。城内街道狭窄,土坯房屋密集。在城南角一段石护墙后有一土台,可能即为第2王朝末卡塞凯姆威王时建造的城市保护神何露斯神庙的基址。在这里发现有花岗岩大门、雕像和奉献物等,在神庙地面下发现埋藏有大量远古文物的所谓“大宝藏”。在城址北部的东半部分布有许多朝向一个中心的房屋,推测是宫殿所在地,但建筑形制已难以复原。在前王朝时期居址东部分布有墓地,西部有第2王朝的堡垒和早期王朝时代的墓地,西南方还有第18王朝的岩石墓。

城区特别是神庙遗址的堆积前后延续达6期:第一、二期属前王朝后期;第三期为早王朝时代,建筑有何露斯神庙;第四期是古王国时代前期(第3、第4王朝),是城市发展的最盛期;第五期为古王国末期(第6王朝),建造有围墙和新的何露斯神庙;第六期为新王国第18王朝时期,亦修筑有何露斯神庙。

画墓及其壁画

在前王朝时期居址东部发现一组5座大墓。 其中第100号墓因墓中装饰有壁画而被称为画墓,又叫装饰墓。画墓墓圹呈长方形,墓室面积为4.5米×2米,高1.5米,上口与地面齐平。墓室中间有低矮的横墙,由粗制砖砌成。墓已被盗,残存的随葬品仅有30余件。有少数骨头残渣,可能是人骨架的一部分。西墙绘有彩色壁画,主题较复杂,且没有一定的次序。但大致可分成3种不同类型或3组:外形不同的白船和黑船;各种动物与狩猎活动;各种形象的人物。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高举权标头的大人物与蹲跪在地上的俘虏。画面左端,双狮之间的英雄形象明显地具有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风格。画墓的形制不同于普通的浅圆土圹墓,应属王陵。

主要遗物

在居住址、墓葬、神庙,特别是“大宝藏”中,发现了许多重要遗物。工具与武器主要有燧石刀、燧石分叉长矛、石灰石纺轮、铜剑、铜凿等。日用器皿主要有石瓮、平底或尖底的陶罐、陶钵等。有些红地黑顶彩色陶瓮明显地继承了前王朝时代陶器的风格。雕塑艺术品主要有男女人像和猪、狗、鱼、猿猴、蝎子等动物像,质料通常为石、木、象牙、陶等,也有铜制的人物像。有些石灰石瓮和雪花石膏器皿上还有蝎子和何露斯的浮雕形象,并附有表示蝎子王的名字和头衔的铭文。

在“大宝藏”中,出土了数十件标志王权的权标头和研磨颜料用以化装的板岩调色板,其中最重要的是蝎王权标头、那尔迈权标头和那尔迈调色板。蝎王权标头中间部分刻画头戴白冠的蝎王主持开渠仪式,蝎王前方和下方有奴隶劳动形象,上部则刻有表示被镇压的平民(田凫)和外国人(弓)的象形文字符号。那尔迈权标头上刻画头戴红冠的那尔迈坐在轿中的形象。那尔迈调色板正反两面的那尔迈则分别戴有红、白二冠。蝎王是迄今所知的第一个有名号的国王,那尔迈通常被认为是蝎王的继承者。但是,能否根据那尔迈戴有红白二冠,就确认他是上、下埃及之王,还值得研究。

那尔迈调色板 左:正面 右:反面
参考书目
    J.D.Clark,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2.M .A .Hoffman , Egypt before the Pharaohs,Routledge and Kegan Paul,London,1980.J . Finegan , Archaeological History of theAncient Middle East , Westview Press , Boulder,Colorado,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