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山蒟

概况

异名:石南藤、过节风(广东),海风藤(福建、浙江等),爬岩香、风气药(贵州)。

基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山蒟的全株。胡椒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有60余种。

原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

形态:攀援藤本,长一般为10余m。除花序轴和苞片柄外,余均无毛;茎、枝具细纵纹,节上生根。叶纸质或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稀为披针形,长6~12cm,宽2.5~4.5cm,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有时钝,通常相等或略不等;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由离基1~3cm处的中脉发出,弯拱上升几达叶片顶部,如为7脉时,则最外1对细弱,网状脉通常明显;叶柄长5~12mm;叶鞘长约为叶柄之半。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6~10cm,直径约2mm;总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略长,花序轴被毛;苞片近圆形,直径约0.8mm,近无柄或具短柄,盾状,向轴面和柄上被柔毛,雄蕊2枚,花丝短;雌花序长约3cm,于果期延长;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但柄略长;子房近球形,离生,柱头4或稀为3。浆果球形,黄色,直径2.5~3mm。花期3~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0卷.第1册.62页.图版19∶1-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溪涧边、密林或疏林中,攀援于树上或石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主要成分为木脂素:有海风藤酮(Kadsurenone)、Denudatin B、山蒟素[1](Hancinone)、山蒟素B、山蒟素C与山蒟素D;此外还有巴豆环氧素(Crotepokide)与β-谷留醇[2,3]。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86;21(5):361 。[2] 植物学报 1987;29:293。

药理

山蒟素C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1]。海风藤酮抑制作用最强[2]。山蒟二氯甲烷和乙醇提取液浓缩所得浸膏明显抑制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提高而加大。在小鼠、大鼠、豚鼠等不同动物证明山蒟二氯甲烷或乙醇提取物能明显阻断PAF引起的多种炎症反应。山蒟对去肾上腺大鼠的PAF炎症的抑制作用相似,表明该抑制作用不依赖肾上腺-垂体系统的完整性[3]。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89;24(6):438 。[2] 药学学报 1986;21(5):361 。[3] 中草药 1987;18(11):25。

药性

性味:辛,温。

功效:祛风湿,强腰膝,止咳。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无力,风寒感冒,咳喘气喘。 ①《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强腰膝。治风湿痛,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 ②《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关节酸痛:鲜山蒟30~60g,水煎服。”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预防中暑:鲜山蒟15~30g,煎汤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