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虾子草

概况

异名:红虾子草(四川重庆),石耳草(广西柳江),箭头草(云南保山),石枫药(云南文山),铁青草(云南思茅)

基源: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Oldenlandia tenelliflora(Bl.)O.Ktze.],又名细叶龙吐珠(《台湾植物志》)

形态:柔弱、披散、多分枝的草本,高15~40cm。小枝上部锐四棱柱形。叶对生,无柄,薄革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5cm,宽2~3m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干后反卷,腹面干时黑褐色,密被圆形、透明的小鳞片,背面光滑,颜色较淡,仅具中脉1条;托叶长3~6mm,基部合生,略被毛,顶部分裂,裂片呈刚毛状。花白色,无花梗,2~3朵簇生于叶腋内;小苞片针刺状,长约1mm,边缘有小齿;萼管倒卵形,长约1mm,萼簷4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8mm,有缘毛;花冠漏斗形,长3~3.5mm,冠管长约2mm,顶部4裂,裂片长圆形,长1~1.5mm;雄蕊着生于冠管喉部,花丝长约1mm,花药伸出,长圆形,比花丝略短;花柱长约4mm,顶部膨大。蒴果卵形或近球形,长2~2.5mm,直径1.5~2mm,顶部宿存的萼裂片长约1mm,成熟时仅顶部开裂。种子每室多数,微小。花期4~11月。(图见《四川中药志》.第2册.1304页.图694.照片565)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林中或丘陵灌丛、旷野。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印度、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土均可栽种。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按行距约33cm开条沟,深2~3cm,播幅15cm左右。播前将种子水浸24小时,沥水后与草木灰或细土拌匀,匀撒沟里,覆土盖草,浇水保湿。每亩用种量1kg。出苗时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匀苗,保持幼苗正常生长。生长期间须用人畜粪水追肥或氮素化肥追施2~3次。病害有根腐病,注意排水,可减少死亡。虫害有蚜虫,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防治。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微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寒,微苦。”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阑尾炎,痢疾,百日咳,风火牙痛,疝气,疳积,跌打损伤。 ①《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疝气,风火牙痛,及妇女干血痨。”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癌症,阑尾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③《新华本草纲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肺热咳嗽,百日咳,阑尾炎,牙痛,痢疾,疔疮,小儿疝气,疳积,蛔虫,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重庆草药》:“治妇女干病,虚火旺者:虾子草、酱耳木根各30g,石竹根60g,黄脚鸡15g,大地棕根120g。炖肉服。如有外感风寒应先除去。” ②《重庆草药》:“治跌打损伤:红虾子草、尖刀牛膝、红酸浆草各120g捣烂,苎麻120g(烧灰)。合煨酒服。” ③《重庆草药》:“治小儿疝气:虾子草、地茄子各30g。煎水煮糟(酒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