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什么叫自知力?判断自知力有何作用?

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洞悟力,是指患者对其本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对病态的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哪些是属于正常的。判断患者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对评估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判断患者有无自知力的作用有几点。

(1)用于判断患者病情属于重性,还是属于轻性:由于精神病人尤其是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患者,在疾病的严重时期,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不承认有病,无主动治疗要求;而一些轻性精神病(如强迫症、焦虑症等)患者能感受到自己的不适,具有主动求治的要求。因此,自知力的有无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的一个标准。

(2)自知力能判断患者好转的程度: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经过系统治疗,精神状态逐渐消失,自知力可逐渐恢复。因此,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及变化,往往被看成是判断精神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

(3)判断疗效: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来说,自知力的恢复是临床痊愈的一个标志。

扩展知识

1、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哪些状态和表现属于正常,哪些属于病态的能力。自知力完整的患者通常能够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自知力的完整程度也不同,并随病情变化。

2、精神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陷。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自知力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精神病的初期,有些病人的自知力尚保存,能够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病人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力,否认自己是不正常的,甚至拒绝治疗。此时称为自知力缺损。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善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应错误,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