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玉米生产的干旱类型及提高降水利用率

吉林省是我国水资源匮乏区之一,水资源总量404亿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量67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已成为严重制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吉林省80%的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加之耕作技术落后导致土体对自然降水的接纳能力有限,造成季节性干旱明显,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偏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灌溉水的利用率仅40%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50%左右,灌溉水的生产效率不足1.0kg/m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kg/m3的水平。配方阐述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干旱类型、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和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的措施。   1吉林省旱作玉米的干旱类型   1.1春旱   春旱在吉林省发生的频率约占70%以上。春旱发生时正是玉米播种季节,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种子发芽,造成缺苗断条,高矮不齐,密度不足。春旱常推迟播种期,使生育后期又遇到低温冷害,影响籽粒灌浆,降低千粒重。   1.2夏旱   夏季正值玉米生长发育最旺时期,需水较多,而我省一些地区6—7月份降水量一般偏少,雨季来的晚,加上底墒不足和大气干燥,容易发生夏旱。这时玉米正处在拔节和穗分化期,夏旱造成“卡脖旱”,影响雄穗抽出和雌花授粉,减产较重。   1.3伏旱   7—8月份通常是一年降水最多的季节,但这时气温高,玉米在生盛期需水又多,连旱20—30天就会发生伏旱。伏旱发生正值玉米开花授粉,严重影响玉米授粉结实,减少粒数,增加秃尖度,降低产量。   1.4秋旱   吉林省多数地区一般秋季降雨较少,但因秋季紧接在雨季之后,一般土壤墒情较好,基本上能满足玉米籽粒灌浆和成熟的需要,故秋旱对玉米为害较小。   8.9月正是籽粒成熟阶段,若遇严重干旱,将造成植株早衰,叶片枯萎,光合作用下降,灌浆不良,导致严重减产。   2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1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玉米生长期间的干旱对玉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等方面。苗期—拔节期干旱,对株高影响较小,拔节—孕穗期干旱对玉米株高及叶面积抑制最大;在干旱情况下,光合速率也明显下降。但在同等干旱情况下,抗旱玉米品种各叶面积指数衰减低,绿叶面积稳定期长,产量损失少。   2.2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同。拔节期前后干旱,主要是限制营养生长,而中后期干旱,则主要限制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干旱主要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苗前缺雨,主要影响正常播种、出苗,使密度达不到计划指标,从而影响亩穗数;苗期缺雨,生长受抑,叶面积小;拔节—抽雄阶段缺雨,特别是大喇叭口—吐丝期间缺雨,不仅降低生物产量,且雌、雄穗分化不良,花期不遇,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抽雄—成熟阶段缺雨,主要影响籽粒正常灌浆,千粒重下降。   3旱作玉米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的措施   3.1截住“天上水”   旱作玉米灌溉条件,为“雨养农业”,必须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特别对低产田更应加强;应因地制宜,减少水土流失,逐步培养地力,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创造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农田基础。   3.2蓄住“地中水”   自然降水被土壤接纳之后,除径流、下渗损失外,主要是地面蒸发损失和叶面蒸腾损失。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抗旱耕作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如采用下列抗旱耕作技术:机械深翻地技术、机械灭茬还田技术、耙耢整地技术、早春顶浆打垅技术、机械抢墒播种技术、变春耕春施肥为秋耕秋施肥技术、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玉米苗期机械深松技术、播前播后镇压保墒以及应用土壤抗旱剂、保水剂和叶面防蒸腾剂等,做到伏雨秋用,秋雨春用,减少无效蒸发。   3.3用好“土壤水”   研究表明,“以肥调水”是提高旱作玉米自然降水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如深耕加厚活土层,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改良土壤结构,不断培肥地力;合理增施化肥以提土地生产能力;采用抗旱、耐旱品种挖掘增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