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区域规划

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许多文献对区域规划作广义和狭义的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区域规划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的建设布局规划。

欧美国家对区域规划多作广义的理解。在实行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多将区际规划中有关明确区际分工协作和各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方向的工作称为经济区划,并把区域的发展规划列入由国家和地区计划部门编制的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计划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范畴,区域规划多侧重于对各项规划建设的布局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综合协调。中国在1956年由国务院和国家建设委员会颁布的有关区域规划文件中所规定的区域规划的性质,基本上属于后一类。按此狭义理解,可把区域规划视作介于经济区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经济区划为区域规划指明方向,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区域规划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与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

发展简况

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区域规划,如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当卡斯特煤矿区规划(1922~1923)和美国纽约的城市区域规划(1929)等,均系与当时城市规划性质相似的在稍大地域范围内的建筑平面布置规划。开始于1933年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地区规划,是与水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有关的工程和经济建设规划。随城市化的发展,规划的制订不能再局限于城市所辖的狭小范围,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改进城市分布的空间结构,都必须把城市同受其影响的螟域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规划。1940年英国皇家调查委员会A.M.巴洛所作关于英国工业人口分布的报告,明确提出控制首都伦敦的发展要从较大地区范围进行人口和工业的合理分布,以消除市中心及其周围过于拥挤的现象。1944年P.艾伯克龙比参照巴洛的建议,领导编制了大伦敦的区域规划。按此规划在伦敦外围地区建设起一系列新城镇。他们的工作对城市规划向区域规划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许多国家结合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大城市地区(如巴黎、华盛顿、斯德哥尔摩等)、工矿地区(如联邦德国鲁尔、苏联顿巴斯及若干新建大型水电站影响地带)开展了大量区域规划工作。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也比较广泛地开展了这项工作。

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过程加剧,区域规划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可概括为:

(1)量大、类型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区都已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区域规划;

(2)把全国各地的区域规划联系起来向整体化发展,如法国、联邦德国把全国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区域,进行全面规划;

(3)在规划中提高了对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

(4)区域规划与制订区域发展政策相结合。

任务和内容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全面分析评价区域资源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发展方向和结构变化的预测,明确战略目标,使区内各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布局与客观的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2)对规划地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包括对新建重要企业的选厂定点,老企业的调整,新老企业的协作配套,工业企业在一定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内的合理组合,正确处理工业布点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3)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的各项生产用地,加强城郊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妥善解决工农业之间和各项建设之间的用地矛盾;

(4)对区域内城镇人口的增长趋势进行预测,并在区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组织城乡居民点体系中各类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和联系;

(5)使交通运输、动力供应、给排水、生活服务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布局同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点的布局相互协调配合,并解决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合理分配问题;

(6)搞好环境保护和治理,防止对重要水源地、城镇居民点和风景游览区的污染,保护自然区和历史文物古迹,恢复已被破坏的生态平衡,使其向良性循环发展、改善和美化环境。

区域建设规划与发展规划既有一定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开展以建设布局为主的区域规划,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长期计划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所拟订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建设规模和重大项目进行空间布局,并在布局过程中对发展规划提出修正。在尚未编制地区长期发展规划的情况下,可先从资源和其他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区内外经济联系的综合分析入手,对区域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布局的规划论证,从而为编制地区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区域划分

按规划区域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城市地区、工矿地区、农业地区、风景旅游地区、流域综合开发地区、工农业综合发展地区等多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区域规划。在不同类型地区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不相同,规划内容也各有侧重,但其共同点都是跨部门的地区开发和建设的综合规划。规划区域的界限可按经济区划分,也可按行政区划分。规划区域范围的大小有很大差别,如中国可分成相当于大区、省区和省以下一级地区等多种层次。对规划工作精度的要求,随范围大小而异。

区域规划的蓉性

区域规划工作具有以下 3个基本特性:

(1)战略性,是指区域规划要对规划地区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作出重要决策。

(2)地域性,是指区域规划要把各项生产和建设布局落实到具体地域,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

(3)综合性,是指区域规划着重于规划各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在地域上的总体布局。由于规划涉及的问题很复杂,需要地理、建筑、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配合,工业、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建、旅游、商业、文教等各专业部门的规划设计人员共同参加。

研究方法和步骤

区域规划工作过程的各阶段都要贯彻地域综合研究方法。首先,对区域的资源和其他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今后发展的各种计划和规划设想进行综合调查。然后,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理清需要由规划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在各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制约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可供比较的规划布局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论证。区域规划是多因素、多变量、多目标并随时间而变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要使组成区域规划这一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彼此协调地发展,应重视系统工程科学方法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书目
    P.霍尔著,邹德慈等译:《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5。(P.Hall,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a, Penguin Books, Middesex,England,1980.)J.Glasson,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Planning,2nd ed.,Hutchinson,Londo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