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慈云阁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云阁

慈云阁,原名大悲阁,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城中心,原龙兴寺的遗址之上,是一座具有明显元代风格的建筑。慈云阁始建年代不详,元大德年间,龙兴寺主持僧宝德因旧大悲阁毁于兵乱,发愿重建,大德十年(1306年)落成。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再次重修后改今名。1996年,慈云阁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原有前、中、后三部,现仅存中部之阁。慈云阁坐北朝南,分上下两层,高约13米。上下两层皆面阔3间,进深3间,平面近方形,南北长12.6米,东西宽11.4米。

慈云阁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阁内建筑构架及做法很有特点,内外檐柱相距很近,均包于墙体之内。屋架只有东西两壁,都是利用下平博平梁,载于山面上檐昂尾上。另外,檐下还以装饰精美斗拱承托,工艺精巧,彩绘华丽。

较为特别的是,慈云阁的每根木椽的头上,都挂有铜铃。铜陵有风时会叮叮作响,这样鸟类就不敢下落,所以这个铜铃就叫“惊雀铃”,它的作用是驱赶鸟类,以免鸟类的粪便污染建筑。

慈云阁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中国古代建筑从宋代风格向明清风格过渡的最好例证,为研究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宝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