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山云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山云居寺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云居寺又称西域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尚乐乡水头村,距北京市75公里。寺庙坐落于崇山峻岭中,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云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为隋代高僧静琬所建造,当时的寺院僧侣众多,殿宇轩昂,石塔林立,是一处著名寺院。1961年,云居寺塔及石经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坐东朝西,原来殿堂共有六进,分中、南、北三路,中路是寺院的主殿,南北两路是借房客舍和行宫院落。

寺的南北耸立着两座辽代砖塔,南侧名压经塔,俗称南塔;北侧为罗汉塔,俗称北塔。抗日战争期间,南塔及寺院毁于日军炮火,仅仅保存下来了四座唐塔和北塔。

云居寺的四座唐塔都有明确的纪年,最早的一座建造于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塔的平面均呈正方形,七层,分单檐和密檐式两种,塔门两侧浮雕金刚力士,塔身侧面篆刻塔铭,内部浮雕一佛二侍,十分精美。

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所建的石塔,内壁雕刻有一个供养人,此人深目高鼻,推断应为外国人形象,这与当时唐代与中西亚交流广泛、大量任用外族为官有直接关系。雕刻的服饰十分华丽,线条细腻流畅,反映了盛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20年),通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

云居寺最为著名的是寺院对面石经山所藏房山石经,它们是中国唯一的石刻大藏经。经文均刻在石板上,分别藏于石经山的9个石洞。这9个石洞其中有8个洞为封闭式,只有一个规模最大的雷音洞为开放式。雷音洞内保存有云居寺建造人隋代僧人静琬刻凿的经板146方,这些经板都镶嵌在四壁上。9个石洞内藏隋唐至明末的石刻经板4195方,可谓集中国石经之大成。

除9个藏经洞外,1956年又在南塔“压经塔”旁发现一个藏经的洞穴,发掘出辽、金的经板10083方,刻经3400余卷,成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保存地。

房山石经保存了50种以上的各版大藏经所没有的经籍,镂刻技术精淇,书法秀丽,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美术史、建筑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