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xing weikuozhang
[外文]:acute gastric dilatation
急性的胃壁肌肉张力降低或麻痹使胃内容物不能排出,大量的气体及液体存留胃内而产生的胃及十二指肠极度扩张。临床症状为上腹部胀满、不适、频繁小量呕吐、口渴、尿少。此病可由多种原因所致,虽不多见,但预后不良。若抢救不及时可因休克或胃壁坏死穿孔而死亡。
病因过去主要为手术(特别是腹膜后手术)的并发症,自从在术后放置胃肠减压管持续吸引后,此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任何原因引起的创伤、脊柱前凸畸形、糖尿病酮中毒、过量进食尤其是在长期饥饿之后,皆可发生急性胃扩张。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腹部手术时的用力牵拉,使胃壁过度伸长,引起神经反射作用而发生胃壁肌肉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电解质紊乱、糖尿病酮中毒及尿毒症等都可引起神经及胃壁肌肉运动功能障碍而发生胃肌肉麻痹。肠系膜上动脉将十二指肠的水平部压在脊柱上,使十二指肠发生梗阻,脊柱前凸畸形及身体消瘦者长期仰卧卧床发生急性胃扩张,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在急性胃扩张的同时,十二指肠也有明显的扩张,而这些病人并没有脊柱前凸等问题,因此认为胃极度扩张后对十二指肠的直接压迫,并将肠系膜及小肠推入盆腔,使肠系膜上动脉的根拉紧压迫在十二指肠的水平部造成十二指肠梗阻,故此为继发的。十二指肠梗阻后,胃、十二指肠液,胰液,胆汁皆不能排出,积存在胃及十二指肠内,胃突然扩张后,大量胃内容物积存,胃壁受压,静脉回流受阻,胃内积存物质发酵而引起胃粘膜炎症,导致大量渗出,更加剧了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扩张刺激胃窦胃泌素分泌,使胃分泌更多的胃液,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胃内容物积存可达6000ml以上。
病理在手术或解剖时可见重度扩张的胃及十二指肠占据大部腹腔。胃壁菲薄,胃表面血管扩张,胃壁各层皆可见出血,胃粘膜充血并有小的糜烂但并不形成溃疡。血管可有血栓形成,胃壁可发生广泛的坏死而穿孔。
临床表现急性胃扩张可在几个小时内发生。早期上腹部或脐部持续或阵发性轻度疼痛,继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初为小口吐出含有胆汁的棕绿色胃内容物,呕吐时并不费力,实际上为胃极度扩张后胃内容物溢出。呕吐逐渐频繁,呕吐量增多,呕吐物也变为咖啡色,此为小量出血的表现,故潜血为阳性,但无大量出血。呕吐后并不能减轻腹胀,有口渴感。
体格检查病人表现不安,有脱水征。上腹部特别是左上腹部呈不对称的高度膨隆。有振水音,全腹部有轻压痛,腹肌不紧张,肠鸣音减弱。有循环衰竭现象如心率快、血压降低。呕吐物误吸入气管时,肺部可出现啰音。
实验室检查虽有小量出血,但因大量体液丧失,所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加。血液中出现低钾、钠及氯。胃液中含有盐酸而呈酸性,若以丢失胃液为主,则发生代谢性碱中毒,若以丢失胰液等消化液为主,则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X 射线检查腹部平片可发现上腹部有均匀一致的阴影并有巨大的胃泡液平面。若用钡餐造影,不仅可以看到大的胃及十二指肠轮廓,而且可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钡剂不能进入空肠,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手术后、过饱餐等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X射线检查不难作出诊断,若下胃管吸出大量气体及液体,即可确诊。有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幽门梗阻。溃疡病、胃窦部肿瘤引起的幽门梗阻也可发生胃扩张及呕吐,但起病缓慢,呕吐物无胆汁。上腹部可见到胃型及胃蠕动,很少发生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X 射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机械性肠梗阻。可有腹胀及呕吐,但有典型的肠绞痛,并可见肠型,肠鸣音多亢进。 X射线腹部平片立位时可见小肠积气并可见肠腔内有多数液平面。下胃管抽吸无大量胃内容物。
(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由腹腔内脏器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发病急骤,有腹胀及呕吐。但腹痛剧烈,腹部肌肉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脏浊音界可消失,肠鸣音消失。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X射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由于肠麻痹,也可以在腹部发现多数液平面。
治疗内科治疗最重要的是放置胃管,持续胃减压,将胃内容物全部吸出,并以少量生理盐水反复洗胃,直至吸出正常胃液,胃减压管才可取出。初可试饮少量糖水或白开水,若未出现不适,可改饮米汤、豆浆、牛奶等,后逐渐加量,改喝稀粥或软面条等。同时经常变换体位以解除对十二指肠的压迫。在下胃管吸引期间,应静脉输液以纠正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每日需记录出入量,检查血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等。
胃内有大量胃内容物,用粗的洗胃管也不能将胃积存的食物吸出,或已有腹腔感染、休克,或怀疑有胃壁坏死时,则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胃肠减压。如果胃已坏死,则酌情行胃部分切除术,但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