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曲嘴鹪鹩(学名:Campylorhynchus megalopterus,英文名:Grey-barred Wren)是鹪鹩科曲嘴鹪鹩属的鸟类。
晋人张华作《鹪鹩赋》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何者?有用于人也。”言其于滚滚红尘中能独善其身,甚妙。余用“鹪鹩”之名亦久矣,众网友多不识,故作是文以明之。
中文学名:灰斑曲嘴鹪鹩
拉丁学名:Campylorhynchus megalopterus
英文俗名:Grey-barred Wren
命名作者:Lafresnaye, 1845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曲嘴鹪鹩属(Campylorhynchus)
繁殖区:中美洲 : Mexic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中文名称】灰斑曲嘴鹪鹩
灰斑曲嘴鹪鹩【拉丁学名】Campylorhynchus megalopterus
【命名时间】Lafresnaye, 1845
【英文名称】Grey-barred Wren,Gray-barred Wren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曲嘴鹪鹩属
外形特征灰斑曲嘴鹪鹩灰斑曲嘴鹪鹩是一种鸣禽,上体布满深褐色与浅黄色、黑色的斑点斑纹。灰黄色鸟喙,白眼纹,白喉,胸部有放射状斑纹,下腹部浅棕黄色,斑纹稀少。尾巴呈扇开,上有波纹状黑色斑纹。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
生活习性喜栖于阴暗潮湿的林区、灌丛、沼地、岸边等地。性活泼,见人临近隐匿起来。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
生长繁殖营巢于树洞、岩洞、建筑物、岸边洞隙、杂草丛、灌丛上等多种环境。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产卵2—6枚,卵白色或褐色,有斑或无斑点。
地理分布(2种)
1.Campylorhynchus megalopterus megalopterus 分布于墨西哥。
灰斑曲嘴鹪鹩2.Campylorhynchus megalopterus nelsoni 分布于墨西哥。
保护现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