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底改剂,或者施用EM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随着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的不断增加或改进,“肥”、“活”、“嫩”、“爽”也有了新的内涵,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养鱼最适水质的生物指标是:
1.浮游生物量在20-100mg/L;
2.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
3.藻类种群处于增长期,细胞未老化;
4.浮游生物以外的其他悬浮物不多。
针对我国池塘养殖中常常出现与“水”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实际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水体中有机物过多时,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首先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水体中大量有机物沉淀下来,然后加入氧化底改剂,或者施用EM菌、光合细菌,再植入新的藻种,加快池塘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此外,排换底层水、干塘清淤、合理的施用基肥和投喂饵料,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当水体有机物过多时,沉降水体中有机物的方法尤为关键,通常可采用如下一些解决方案:
采用聚合氯化铝用水溶解后,以3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聚合氯化铝是介于三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中间水解产物,该无机高分子化合物能沉淀水体中有机物,调节水质。固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20%一40%,液体含量8%以上,无色或黄褐色,有腐蚀性。其降解的基本原理与明矾类似,但采用聚合氯化铝具有以下优点:①絮凝体形成快,沉淀速度高,反应沉淀时间可缩短。②在同等用量下碱式氯化铝混凝时消耗水中硬度小于各种无机混凝剂,处理后水的PH值降低也少。③在处理水时,特别在处理高浓度水时,可不加或少加碱性助剂及助凝剂。④脱色能力优于其他无机净水剂。在气温较高,养殖密度大的池塘采用聚合氯化铝净水效果明显。在使用杀菌、杀虫消毒剂前,泼洒聚合氯化铝能更好地确保消毒、杀虫效果。
水体中氨氮偏高
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不超过0.2mg/L为宜,过高就会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造成其中毒,甚至死亡。池塘中氨氮过高通常是由于养殖中投饵量过大;或者直接用饼粕、冰鲜喂养,过剩残饲料变成了昂贵的肥料;此外鱼、虾大量排泄物的累积,过高的放养密度和过度施肥都是造成水体中氨氮浓度偏高的重要原因。
防治养殖过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有:①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氮的库容量;②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③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养密度;④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科学投喂:⑤经常开动增氧机;⑥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⑦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预防,早处理;⑧及时清理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等措施。此外,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活菌制剂,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质,稳定水体中的PH值,加快水体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合理地使用活菌制剂可净化水质,促进生长,防止疾病,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目前使用活菌制剂已成为控制水体中氨氮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人在河蟹池使用M菌,结果21天后使用EM菌池塘NH4+含量为0.12mg/L,而未施的池塘为1.47mg/L,且施用EM菌池塘NH4+离子变化幅度较NO2-、PO43等含量明显降低,PH也明显提高。但在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泼洒活菌制剂前后3-7天忌施消毒剂,也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光合细菌在日出时使用,效果显着;在使用硝化细菌时,不能像芽孢杆菌一样用红糖、池水活化;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时最好与其他活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后泼洒沸石粉,效果会更加显着;使用硝化细菌后,3-4天内尽量不排水等。
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正常养殖水体NO2-一般不超过0.1mg/L为宜,当NO2-积累到0.1mg/L后,就会造成鱼体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长期应急就会造成水产动物的慢性中毒,患所谓的“黄血病”,水体中NO2-过高就会导致水产动物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养虾过程中的“偷死”常常也是由于NO2-过高造成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N02-的毒性受PH、温度的影响小,但随着水的硬度和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养殖的中后期,池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喂量增加、生物及氮的库存量增加,而硝化细菌自身繁殖相对较慢且生长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有关。针对亚硝酸盐过高,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有:
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以促进NO2-向NO3-的转化;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利用活菌制剂加快NO2-分解、转化;
④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食盐全池泼洒;
⑤及时排换水,尤其是底层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⑥消毒杀灭厌氧菌后,并用沸石粉进行吸附;
⑦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在海水中的毒性远远小于淡水,因此,适当提高水体的盐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
硫化氢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mg/L以下。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是饲料残饵、水生生物的尸体和淤泥等在溶氧缺乏时厌氧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的。当水体中硫化氢含量偏高时,主要的防治措施有:①冲洗池底污泥,暴晒、铲除池底硫化物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良底质;②通过增氧措施使池水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水平,避免硫化氢的产生和积累;③合理放苗,合理投喂饲料;④适当换底层水,减少硫化氢的生成和积累;⑤按20mg/L的浓度施生石灰,全池泼洒;⑥对硫化氢含量较高的水体,可每亩用300-500m1双氧水,加少量铁屑或含铁的矿渣或沸石粉等水质底质改良剂,吸附或者沉淀H2S(铁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沉淀);⑦池塘中施硝化菌、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硫化氢转化。
水体水色发白
池塘水体水色发白在养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而在养殖后期因为天气突变、溶氧缺乏、毒素增加、代谢障碍、摄食投喂、消毒治病不当等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非正常大量死亡,进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所致。
水色发白主要的防治措施如下:
①首先要多开增氧机,然后排掉部分底层水并引进部分新水;②采用驱氨净水剂,增氧剂,光合细菌;③引进新藻种,并适当肥水;④发白水体如果氨氮或亚硝酸盐的含量过高,应该先使用驱氨净水剂如沸石粉、氯化铝,同时控制或停止投喂饲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动物被摄食或死亡后,再引进部分新水,并进行肥水;⑤对于轮虫等引起的水体发白,可先不间断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剂并于上午增施磷肥。⑥泼洒维生素C等,减轻鱼类的应激。
水体水色偏瘦
水体只有保持一定的肥度,才能维持水体中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偏瘦的养殖水体,常采取的措施是施肥,但应该注意施肥的方法:①在池塘养殖中,往往采用施足有机肥,追施无机肥的方法,在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这样既满足浮游植物对氮磷吸收比例,又不使氨氮过分富积;②在追肥时应把无机肥充分化开,选择晴天上午均匀泼洒,切忌泼洒后立即开启增氧机,以便营养成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③如果检测水中氨氮偏高,而水又很瘦,可采取多次晴天上午用铁链、棕绳等拉、搅底泥,同时开启增氧机,这样使富积底泥的营养成分释放出来,既降低氨氮又肥了水。
水体水色呈红色
水体呈现红色通常是由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群而引起,但也可能是原生动物或赤潮生物引起的。前者通常无大碍,而一旦天气突变,藻类大量死亡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水质突变恶化,甚至造成水产动物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主要处理措施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季胺盐碘等消毒泼洒,第二天再用双氧氯、强氯精等泼一遍,适当换水3天后再视情况追肥一次。如果是原生动物引起的,也需用敌百虫等及时杀灭,并及时培育新藻种。
水体水色呈黑色、发臭
水体发黑、发臭表明池中较多有机质(如残饵、动植物尸体、排泄物、池底腐殖物等)未得到及时转化,沉入池底后进行腐败分解,不仅消耗大量溶氧,并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致使池塘底泥发黑、发臭,危害水生动物健康,造成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甚至泛塘。一旦发现水体出现底泥发黑、水发臭,应快速沉降水体有机物(方法同前),更换底层水,同时采用二氧化氯等强氧化剂氧化或杀灭过多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并充分增氧,2-3天后用改水剂、底质改良剂及活菌制剂加速池底有机质或腐殖质的转化。最为关键的是要及时通过引入新水新藻,并加施磷肥,及早培育出新的优势藻类。
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水
养殖水色呈黑褐、红棕、浓黄色主要是因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所致。黄色水尤其在PH值下降时易产生;而黑褐色水体多与投喂劣质饲料、残饵过多、水质和底质老化有关。因为许多鞭毛藻能分泌毒素,使水产动物神经受到麻痹,甚至中毒、死亡。可考虑采用如下防治措施:①人工打捞藻类;②晴天上午于下风口多次泼洒硫酸铜、硫酸铁合剂杀灭藻类;③有条件养殖户可通过换水,利用潜水泵将集中于下风口的藻类排除,加注相临鱼池水质较好的水;④施肥,微囊藻、甲藻为优势种的水体多施磷肥少施氮肥,而三毛金藻为优势种水体施硫酸铵为最好;⑤经常开增氧机,通过暴气散发有毒气体。亦可采用具有增氧漂白作用的增氧剂。
水体蓝绿藻水华
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粪便、鱼类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绿藻类水华。形成蓝绿藻水华的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以云斑状、带状在水面上漂浮,并有难闻的臭味。养殖户称之为“老绿水”。在生长良好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一般应在100mg/L以内,100mg/L大致是鞭毛藻池水“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线。而蓝藻塘的“肥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往往超过200mg/L。
一旦水体出现蓝绿藻水华,可采用如下处理措施:①加大换水量,最好将表层的肥水换掉;②在晴天中午机械增氧;③控制投饲施肥。减少投饲量,尽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饱食排泄和饲料散失而肥水;④不或少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硅藻类优势种群形成,抑制蓝绿藻的繁殖;⑤使用螯合铜浓度0.6-1.0g/m3,以改进传统使用硫酸铜杀藻的办法;使用0.7ppm双硫合剂在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坏水;⑥生态防治。放养适量的罗非鱼或花白鲢,摄食利用蓝绿藻;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减少水体肥度:⑦在高温季节抑制蓝绿藻不可用生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