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菌套作是近几年赵县发展的一种高效栽培模式,它是利用梨区空闲栽培平菇的,其栽培规程如下: 1、品种:采用高产低温品种黑平2026,该品种常规袋栽可出5-8潮菇,总生物学效率在180%~230%之间,如果采用覆土、压泥等方式总生物学效率习达280%。它在3~31摄氏度可正常出菇,对短时间高温的有一定耐受力。 2、产量:1斤干料出2斤菇。 3、栽培时间:10月初将料装袋,置于梨树荫凉处发菌,11月初移入棚内,12月中旬出菇,可采至次年4月。 4、栽培配方如下: 4.1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 石灰2%-3%。 4.2配方二:麦秸48%,棉籽皮40%,饼粉(棉籽饼粉、豆饼粉、花生饼粉、芝麻饼粉)4%-5%,草木灰1%-2%,过酸磷钙1%,尿素0.3%-0.5%,石灰2%-3%。 4.3配方三: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4.4配方四:花生壳或花生蔓或两种混合59%,棉籽皮30%,棉籽饼粉3%-4%,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5、栽培过程 5.1配料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3-1.5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 7.5-8。 5.2堆积发酵: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 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拌匀后按50㎏/㎡堆料。若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温发酵;若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然后用直径2-3cm的木棍每隔50cm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竿,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竿交叉,堆好后撤出底部竹竿,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C°,经24小时翻堆一次。反堆时要注意将外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C°,保持24小时。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秸杆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5.3袋装接种 : 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一般掌握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的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0cm,长40-45cm为宜,装干料0.7-0.8㎏。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0﹪-15为宜。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即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 6、发菌期管理 6.1.要控制温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cm走道,可堆5-15层,其他季节要单行排列,层数宜少。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发菌室温为20-23摄氏度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2-25摄氏度为好,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8摄氏度。最高不超过30摄氏度。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 6.2.控制湿度: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发生杂菌,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 6.3.注意通风 :培养期间结合湿度、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湿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堆放数量大时也应注意通风。 6.4.控制光照 :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强反而不利于菌丝生长。 6.5.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拣出并及时进行防治。可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将塑料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PH值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火碱溶液涂抹;菌袋杂菌发生严重,应淘汰。培养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 7、出菇期管理 7.1.控制温度: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菌丝经过20-30天满袋后。生理成熟进入出菇期。该品种出菇温度广泛,在3~31摄氏度可正常出菇,已经长出的幼菇即使在1-2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菇盖也不产生瘤状体,气温回升后又可恢权正常生长。催菇要降低温度,增加光线温差10-20摄氏度为宜,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光线,从而促进子实体原基形成。 7. 2.掌握湿度:促进幼菇迅速生长,此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并供给充足氧气,低浓度CO2的新鲜空气和较强的光线。 7.3.调节光照:菇房内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柄长盖小产量低;阳光直射菌袋,又会引起菇色发深、易患病。 7.4.水分:水分管理是提高平菇产量、有效控制病害的关键。出菇要通过空间喷水、地面浇水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减缓菌袋水分的蒸发速度,以利于菇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喷水原则是蕾期禁喷,空间重喷、幼菇少喷,保持湿润,现盖轻喷,盖大多喷,采前重喷。 8、采收 适时采收是提高产量和保证商品品质的关键。当菌盖充分展开,菌盖边缘出现波状稍内卷时.但孢子还未大量释放,此时采收平菇为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