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Eguo Zhengfu Zhongya
[外文]:Coquest of Central Asia by Russia
19世纪下半期,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希瓦3个独立汗国被俄国先后征服。
进攻中亚诸汗国碉堡线的形成俄国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亚诸汗国垂涎已久。1717年,彼得一世派遣别科维奇远征希瓦,几乎全军覆灭。19世纪上半期,随着对哈萨克斯坦的征服接近尾声,俄国对中亚诸汗国发动新的攻势。1834年,在曼格什拉克半岛建立新亚历山德罗夫斯克要塞。1839年秋,奥伦堡总督彼得罗夫斯基再次远征希瓦,也未得逞。此后俄国的主攻方向转到浩罕汗国北部一带。1847年,在锡尔河口修建赖姆堡(后改名阿拉尔斯克)。1853年,占领浩罕要塞阿克·麦吉特(改名彼得罗夫斯克),形成锡尔河碉堡线。与此同时,俄军从塞米巴拉金斯克向南推进,1847年,在巴尔喀什湖东南中国境内建立科帕尔堡。1854年,建立维尔诺堡,形成另一条包抄哈萨克草原、进攻中亚诸汗国的碉堡线,即西伯利亚线。克里木战争后,俄国加紧侵略中亚。1858~1859年,沙皇政府派遣 3个使团分赴中国喀什噶尔、呼罗珊、希瓦和布哈拉(领导后一个使团的是狂热的侵略分子、侍从武官伊格纳切夫)收集情报,标志它在中亚的扩张政策进入新的阶段。
土耳其总督区的建立1859~1863年间,俄国侵略军在锡尔河和楚河一带进行频繁的军事“侦察”,攻占和破坏浩罕边境的堡垒。1863年年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布联接东西碉堡线以便深入中亚的动员令。1864年夏,切尔尼亚耶夫上校从维尔诺出发,于6月16日攻占奥列·阿塔要塞;另一方面,维列夫金上校从彼得罗夫斯克出发,于6月25日攻占伊斯兰教圣地土耳其斯坦城,实现联接碉堡线的计划。7月底,沙皇政府决定建立“新浩罕线”,该线由楚河到锡尔河的阳尼·库尔干的全部堡垒组成,新晋升少将的切尔尼亚耶夫任司令。切尔尼亚耶夫立即进攻浩罕的军事重镇奇姆肯特,被浩罕汗国的摄政阿利姆库尔击退。但他在这年10月初乘阿利姆库尔撤离之机攻陷该城,并继续南进,企图一举夺下中亚最大的城市塔什干,未能得逞。为了“安抚”英国等西方国家,俄国外交大臣戈尔什科夫于1864年11月发出通告,竭力为俄国在中亚的侵略活动辩护,诡称奇姆肯特是俄军向南推进的极限。不到半年,切尔尼亚耶夫再次对塔什干发动进攻。1865年5月,浩罕的杰出统帅不幸阵亡。6月28日,经过激烈的巷战后,塔什干沦陷。此后俄国侵略军的矛头转向布哈拉,在1866年5月20日伊尔加尔的战役中打败埃米尔穆扎法尔的军队,然后占领霍占特、乌拉·丘别、吉扎克等城,割断布哈拉与浩罕的联系。1867年,成立以塔什干为中心的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由Κ.Π.考夫曼任总督。对中亚诸汗国的征服进入决定性阶段。
完成对三汗国的征服考夫曼首先从精疲力竭的浩罕汗国下手,迫使胡德亚尔汗于1868年2月签署不平等的“通商条约”,浩罕实际上变成俄国的附庸。接着考夫曼全力对付布哈拉汗国,于当年5月占领撒马尔罕和卡塔-库尔干。1868年6月14日,在吉拉布拉克高地(卡塔-库尔干与布哈拉之间)的决战中再次击败布哈拉军队,穆扎法尔投降。根据7月5日的和约,布哈拉承认霍占特、乌拉·丘别和吉扎克并入俄国,割让撒马尔罕和卡塔-库尔干,赔款50万卢布。布哈拉沦为俄国附庸。然后轮到希瓦汗国。1869年,沙皇政府建立克拉斯诺沃斯克城,作为从里海东南岸进攻希瓦和土库曼的基地。1872年底,在对中国伊犁地区的侵略告一段落后,沙皇政府即作出征服希瓦的决定。1873年,俄国侵略军在考夫曼统率下从土耳其斯坦、克拉斯诺沃茨克、曼格什拉克、奥伦堡分四路对希瓦发动强大攻势,6月占领希瓦城。7~8月间,考夫曼下令对附近的和平居民土库曼约穆德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8月24日,签订俄希和约,希瓦汗国割让阿姆河右岸的全部土地,赔款 220万卢布,穆罕默德·拉希姆二世成为“全俄皇帝的卑顺奴仆”。1876年,沙皇政府镇压浩罕的民族大起义后,正式吞并浩罕汗国,完成对中亚3汗国的征服。
占领土库曼从1877年起,俄国对土库曼地区发动进攻。1879年9月,俄军在攻打阿哈尔·捷金绿洲的重镇格奥克·帖佩时,遭到英勇的土库曼人的沉重打击,狼狈窜回。1881年初,镇压浩罕起义的刽子手斯科别列夫率领大军再度侵入土库曼,在攻占格奥克·帖佩后,不分男女老幼,残杀8000名土库曼帖克人。1884年初,俄军占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枢纽谋夫城,并继续向南推进到阿富汗边境的库什卡河谷。1885年,英、俄矛盾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两国最后妥协,俄国得以占领土库曼,实现了对整个中亚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