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杨家湾汉墓

西汉文景时期的两座大墓(原编号为4号墓、5号墓)。在陕西省咸阳市郊杨家湾村附近,距汉高祖长陵(见汉代帝陵)较近,推测是长陵的陪葬墓。墓主是当时的高级将领。1970~1976年陕西省文管会、博物馆和咸阳市博物馆发掘。

两座墓南北并列,形制相似,都有坟丘,墓道呈曲尺形,墓坑和墓道的边壁有多级台阶。4号墓墓坑平面近方形,长、宽各约20米,深24.5米,墓道长80余米。墓坑和墓道内有复杂的木构建筑,连同棺、椁全遭焚毁,原貌不明。在墓道填土中和墓道外有陪葬坑7个,用砖砌或用木材垒成“椁箱”,保存完好。其中1个坑放置漆器、食品等祭奠物品,3个坑放车马模型,另3个坑放陶仓和日用陶器。5号墓规模略小,墓坑长16米,宽15米,深17米许,墓道长65米。一棺一椁,椁室周围填木炭。墓口四角有柱洞,故推测原来有木构建筑掩埋在坟丘中。两墓各遗有玉衣片200余枚,在5号墓的玉衣片上存有银缕。

1965年曾在4号墓南面约70米处,清理随葬的兵马俑坑11座。其中骑俑坑6座,步俑坑4座,分左右两列、前后5排,都是带竖井坑道的洞室,共有骑兵俑58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舞乐杂役俑100多件。战车坑1座,居于两列之间,已被扰乱。这批模拟送葬军阵的俑群,造型逼真,步伍严整,人马都经彩绘,衣甲、武器以至头巾、发式都描绘得十分细致,表现了汉初军阵的真实形象。车坑居中,表明当时仍旧沿袭把战车放在主要位置上的传统军制。骑俑数量虽不及步俑,但已集中排列,自成方阵,表示骑兵已成为有独立战斗力的兵种。与秦始皇陵东侧的秦兵马俑坑相比,战车数量减少,而骑兵得到加强,反映出秦汉之际在军制、战阵和兵种配合方面的一些变化。

从墓中残存的银缕玉衣片和兵马俑陪葬坑看,两墓的主人地位不低于列侯。有人依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所记方位,推测为汉初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