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是七十年代以来研制成功并不断改善的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是利用高能量X线穿射人体后产生的衰减变化,经电子计算机处理成像的新技术。我国许多大型医院已经应用。CT技术对组织、器官分辨力高,为传统X线片的10~20倍。图像清晰度也胜过B超检查,解剖关系明确。疑有病变的肥胖病人B超难以显示清楚者,应选用CT检查。以下介绍哪些器官和疾病应做CT检查: 头面部脑部疾病应首选CT检查。传统的X线检查因骨骼影的相互重叠,某些部位病变难以观察。CT成像能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它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有无脑部肿瘤的诊断十分可靠。此外,对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耳、鼻、咽、喉及眼部的疾病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腹部的肝、胆、胰、脾、肾、腹膜后组织以及盆腔器官,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可清楚地显示腹部及盆腔的实质性赃器。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更有价值。还可观察到肝癌患者有无门静脉瘤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B超常受脂肪与胃肠积气的影响,不易穿透,对胰腺病变分辨困难,CT则可解决这一难题。对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有确诊价值。CT能确定阻塞性黄疸的梗阻部位,多数情况下可明确梗阻病因,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四肢软组织肿块及某些复杂解剖部位的疾病,CT检查应为首选。 胃肠道CT图像质量差,需借助于造影剂才能显示病变。胸部疾病一般不将CT作为首选方法,可用传统X线检查。但某些胸片不易显示的胸膜下、近横膈区、纵隔旁病变可选用CT。当怀疑肺部有病变,其它方法不能发现时,可做CT进一步检查。 由于CT是大型医疗设备,价格昂贵,检查费用较高,而且在短时间内不宜重复检查。对小于2厘米与正常肝实质密度相近的病变,CT诊断可发生失误。较小病变也可能不显示。所以不要把CT当作万能工具,要合理使用CT检查,发挥其最佳效益。 核磁共振是利用人体组织原子中质子的生物磁场在强大的均质磁场中,人体中各质子本身磁场受到影响而发生共振,获得数据输送到计算机,形成人体各断层图像的新技术。这种技术无电离辐射性损伤,没有放射性,一般不须服用或注射造影药物,可以多方向、多切层地进行回波扫描检查,克服CT无法达到各方位检查的缺点。核磁共振能像超声一样提供组织的信息,又像核医学一样能追踪代谢过程并提供关于生理学的信息,密度层次分辨率高。它对软组织的对比分辨力为CT的70倍,故对软组织的检查特别有效。 头部病变颅脑疾病诊断优于X线、CT。脑肿瘤范围、边界清楚,图像清晰、定位准确。脑干、后颅靠近骨质的部位,核磁共振可克服CT骨质伪影干扰,这些部位病变显示比CT准确。脑梗塞诊断显示其敏感性,可发现CT没有发现的病灶。CT检查脑梗塞须24小时以后发现,而核磁共振则在本病出现症状6小时后就可作出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了宝贵时间。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怀疑者不宜做血管造影时,则可采用核磁共振。 脊柱、中枢神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优于其它成像检查技术。 由于受呼吸运动与心搏等影响,腹部图像效果较差,对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缺乏特异性。成像较慢,强磁场对环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假牙的病人都不宜作这种检查。此检查费用昂贵,应严格选择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