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又名红苕、山芋、地瓜、番薯,植物学名称为“甘薯”。它原产于美洲的哥伦比亚、墨西哥一带,明朝中叶由华侨陈振龙从菲律宾传入我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人们以薯代粮,把红薯作为充饥的主食,随着对红薯的不断研究和发现,如今它已成为现代人时髦的保健食品。
传统医学对红薯的认识
红薯味美可口,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品,传统医学认为,红薯性味甘平,无毒,入大肠、膀胱、胃经,具有补虚乏,健脾胃,益气血,强肾阴之功。《本草纲目拾遗》说:“红薯补中、和血、健胃、润五脏、养心神、消疮肿”。《本草求源》曰:“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舒筋络、止血热、去脏毒宿瘀,孕产妇最宜”。《医经真考·药食篇》说:“红薯,叶、茎、藤皆可入药,薯块消浮肿,治乳痈,清湿热黄疸,治湿疹、淋浊、遗精、痈疮溃烂疼痛出血诸症;其叶可治小儿疳积、带状疱疹、手指疔、大小便不通、糖尿病、毒虫叮咬;茎藤可治绞肠痧、肚子痛、腹泻诸症”。《陆川本草》说:“红薯能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金薯传习录》云:“红薯药食多用,治男子白浊,治血痢便秘,治肛门肿痛,治酒积热泻,治妇人血虚,治阴囊湿疹”。清代名医周之缘曾指出:“若要延年,清肠清胃”。而红薯中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酶破坏的果胶和纤维素,能软化大便,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胃肠的蠕动,从而起到清胃通便的作用。
红薯的现代研究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红薯中含有能对人体内脏起到特殊保护作用的胶原和粘蛋白,这些物质能有效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防止肝肾功能的减退,此外对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和骨关节还有抗炎保护的作用。近年来,美国生物学家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DHEA),他将这种物质注入用于培养癌细胞而喂养的小白鼠体内,结果发现,小白鼠产生了抗体,寿限延长了1/3。澳大利亚医学家库马利特研究发现,红薯中含有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有效防止乳腺癌、结肠癌和骨肿瘤等癌症的发生。
红薯的营养价值
红薯营养丰富,且均衡合理,据营养学家研究分析,每百克红薯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9克,糖类1.25克,粗纤维2.2克,并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胡萝卜素、麦芽糖、葡萄糖、亚油酸、维生素(A、B1、B2、E、C等),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与胡萝卜接近,维生素C的含量可与柑桔媲美。
红薯香美而不腻,甘甜而温和,是老少皆宜,常食不厌的大众化食品。红薯用途广泛,食用方便,它除了用于酿酒、酿醋、制糖和加工粉条、粉皮、凉粉供人们食用外,还可根据人们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食谱配方来调理机体,祛除疾病。如清蒸红薯可养心神,益脾胃,治血痢、食欲不振;烧烤红薯能和血暖胃,增气力,化湿浊,强肾阳,治疗便秘、湿热黄疸;红薯煮粥能益气血,通脉络,调治心脑血管疾病;蜜羹红薯能补中气,宽肠胃,治久泻脱肛等病。
红薯的保健作用
近年来,有关专家提倡向饮食要健康,让人类回归自然,红薯的药用保健,营养补益价值逐渐被认识,已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研究认为,红薯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其一,它有三吸收作用:能吸收水分,吸收脂肪和糖类,吸收毒素。因而能够清肠清胃,排泄体内杂质及有害物质。其二,有瘦身减肥作用。数据显示,每百克大米中约含365千卡热量,而每百克红薯中仅含123千卡热量,仅是大米所含热量的1/3。而且,红薯饱腹感强,一般不会造成过食,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糖类转化成脂肪的功能。其三,有抗病免疫,延缓衰老的作用。对此,《南方草木状》里曾有一段论述:“琼之业耕者惟种此,蒸切晒收,以充粮糗,名薯粮,海中之人多寿,食红薯故也。”说明吃红薯是可以延寿的。
据调查,我们广西西部几个百岁以上老人集中的村落,日常饮食以红薯为主。另外,山西晋东南一带的人都爱吃红薯,其糖尿病、高血压、结肠癌及失眠等的患病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古籍记载来看,许多古人都爱吃红薯。清代乾隆皇帝经常让御厨给他烧红薯吃,一段时间后,一直困挠他的便秘症便不药而愈。清代名相吴,最爱吃沁州老家的红薯,并把它称为“远亲食品”。一次,吴用红薯宴客,席间即兴赋诗一首:“地中珍宝席上仙,味招蝴蝶舞翩跹,远亲食品尝一口,薯不醉人人自醉”。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追求健康,追求膳食营养,而对于以精米、细面、肉蛋类为主食的现代人来说,适量吃些红薯,有利于调节胃口,保持人体酸碱的平衡。
为了健康,还是多吃些红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