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条件
1.1 养殖池大小 我市现有池塘面积均以10-20亩居多(以10亩左右为宜,便于操作),池深1.5-2米,四周环沟宽4米,深0.8-1.2米,土质为泥砂质并符合GB/T18407.4要求。养殖池建有防浪堤。
1.2养殖设施配套 每10亩配备2.2kw增氧机一架,养殖池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通过进水渠进水、经水闸排水。塘边交通方便,便以操作,淡水管道、电路畅通,确保生产用水、供电,各种操作工具配备齐全。
1.3水源水质要求 养殖取水口潮流通畅无污染,大潮汛能自然进水,小潮汛能机械提水。盐度15-28,且符合GB 11607要求。
2、放养模式
2.1放养前准备
2.1.1清塘 每年冬、春季进行改造,彻底清除池中杂物、池底淤泥,尤其是四周环沟的清淤,然后将池面耕翻10-20㎝,经曝晒、冰冻、风化后,再将泥块敲碎、耙平,对池埂、渠道、闸门等进行整修。
2.1.2消毒 投苗前一个月,用生石灰每亩300公斤化浆后均匀泼洒,不留死角,以彻底杀死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
2.1.3进水 投苗前15-20天,在大潮汛时用80目筛绢过滤注水,注水深度为50-60㎝,盐度保持在18‰以上。
2.1.4肥水 一般亩施氮肥(尿素)2公斤和经充分发酵、消毒的猪粪500公斤或鸡粪肥100公斤,具体视池塘的肥度而定。7-15天后,水呈淡茶色或黄褐色,单胞藻达到一定密度,浮游动物开始大量繁殖,为整个养殖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为梭子蟹幼蟹生长和脊尾白虾的土池繁殖提供基础饵料。苗种放养后,可在无虾、蟹病毒传播区采捕移植一些活的低值贝类入池,一可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净化水环境,二可满足后期成蟹饵料的需求。
2.2 放养数量
2.2.1 三疣梭子蟹幼蟹,规格4500-5000只/㎏左右,每亩为0.5公斤。
2.2.2 脊尾白虾,每亩投放海捕抱卵亲虾0.5公斤。
2.3 放养时间
2.3.1 三疣梭子蟹在6月下旬7月上旬选择土池培育的幼蟹或自育
2.3.2 脊尾白虾抱卵虾在7月中旬投入
3、日常管理
3.1饲料投喂技术
梭子蟹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脊尾白虾属杂食性,饵料品种因蟹而定。投喂坚持“四定”原则:
3.1.1 定量:
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虾蟹总量、摄食强度、残饵等情况灵活掌握。如投喂动物性饵料:五期幼蟹前,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0-200%,当蟹体重达到50克时,投饵量为蟹体重的10-15%,后期则为8%左右。如使用配合饲料的,日投饵率为5%左右。当水温超过32℃、低于14℃、天气闷热、雷阵雨时,应减少投饵或停止投饵。脱壳期投饵量要充足。当水温降至6℃时,梭子蟹停止摄食,但由于脊尾白虾仍在少量摄食,仍需少量投饵。投饵量的多少,主要通过沿池边投饵处的观察来调节,一般掌握在投饵后3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3.1.2定时:
幼蟹在五期前,日投喂3-4次。随着蟹体的增重,每日早、晚各投饵1次,早晨8-9时投喂,占日投饵量的30%,傍晚18时左右投喂,占日投饵量的70%。
3.1.3定位:
饵料投放在池塘四周滩面浅水处,投饵要均匀,尽量做到让梭子蟹分散摄食,以防格斗。
3.1.4定质:
动物性饵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不受污染,颗粒饵料要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1%以上,颗粒大小根据梭子蟹生长情况调整。
3.2饲料品种
可投喂饲料鱼、四角蛤、河蚌、螺丝、蚕蛹、小麦、玉米、颗粒饵料,以低值贝类、田螺、小鱼、小虾为最好。
3.3水质调控
3.3.1前期,通过清塘、消毒、选择适宜的进水时间、肥水、培育有益微生物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添加水控制透明度以维持适宜的养殖环境。由于基础饵料丰富,加上投饵技术的提高,一般水质不会败坏。尤其在外海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赤潮频繁的高温季节不能换水。属保水养殖。
3.3.2后期,随着水温的升高、虾蟹摄食的增加、代谢产物浓度升高,通常采用注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8月份换水1次,9-10月份换水2-3次,11月份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视换水能力和水质情况定。如遇连续暴雨,要设法将上层水排掉,排水后即注入新鲜海水,确保池塘盐度不低于14‰。7-8月脊尾白虾繁育期,排水要慢。排水时,要用40目筛绢过滤,以防虾苗幼体排掉。每次进水时,要认真观察其海水的变化,注意做好海水盐度、PH值、透明度等的观察和记录。高温病害多发季节(7-9月)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增氧机调节PH值、控制水体细菌含量、增加水体含氧量维持良好养殖生态环境。
3.3.3钓除公蟹
4、养殖管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4.1水质调控
4.1.1掌握好进水时机,由于海洋污染的加剧和赤潮频发给水产养殖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因此放苗之前的水质监测尤为重要。挑选有利的时机进好水。
4.1.2培育好水质,创造有利的养殖环境。通过施肥培育有益的单胞藻,以硅藻为佳,水色为淡茶色,透明度保持在20-30cm。池塘中一定浓度的有益单胞藻为水生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维持着生态平衡,而且单胞藻的旺发又带动了浮游动物的旺发,前期为虾蟹混养提供优质的基层饵料,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前期投料带来污染。
4.1.3掌握好换水节律,前期由于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基础饵料,因此无须换水;雷雨季节如大量降雨盐度剧降,因排除上层淡水,加入海水维持一定的盐度。7月份以前一般不主张换水。9月以后由于摄食、投饵的增加,池塘污染加剧,水质不稳定,加大换水量,但也因保持一定的透明度,维持水环境的稳定。生产后期,气温降低,应保持高水位维持较高的水温。
4.1.4适时增氧
高温季节、雷雨季节、后半夜、大量蜕壳时均可机械增氧,提高溶解氧,降低养殖风险。
4.2优质苗种
4.2.1三疣梭子蟹的苗种可以原池自育或购买,一般原池自育为好,适应性强,生长快。购买苗种以土池育苗的为佳。
4.2.2脊尾白虾一般投放抱卵虾原池自然繁殖,以海捕亲虾为佳,育苗存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
4.2.3三疣梭子蟹幼蟹的质量要求:规格整齐、附肢完整、体表光洁有光泽、肠胃饱满活力强。
4.3投饵
4.3.1饵料的搭配
由于近年来生产起伏变动太大,养殖风险增加,饵料价格提高,因此动物性饵料的比例大大降低。前期以基础饵料为主,搭配植物性饵料;中期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颗粒饲料;后期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饲料。降低饵料成本。
4.3.2投饵技术
掌握好量,以3小时内吃完为宜,不留残饵。粪便能分解,不会影响水质,主要是残饵败坏水质、底质。高温季节、水质不好时、脊尾白虾发病时、小潮讯时不喂动物性饵料。蜕壳期间、9月份以后、水温水质稳定时投喂动物性饵料。定点投喂、定点检查。掌握好投饵顺序,先喂植物性饵料,再喂动物性饵料,颗粒饲料作为补充。
4.4病害防治
原则是生态养殖,以防为主。
4.4.1创造良好水环境,培育有益微生物,抑制条件致病菌
4.4.2培育基础饵料,活饵料能增加虾蟹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4.3定期消毒水体,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全池泼洒二氧化氯等水体消毒剂。
4.4.4饵料的处理,病从口入,饵料投喂前用大蒜素浸泡,严禁使用抗菌素。抗菌素是天然的广谱抗菌素,杀菌力强且能提高生物体的免疫力。
4.4.5健康的苗种是防治病害的前提
5、问题探讨
5.1三疣梭子蟹越冬
由于春节期间虾蟹价格高,养殖户大多留待春节前后出售,前几年受强冷空气影响,启东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大多冻死,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甚至亏本。如推广梭子蟹越冬技术,能大大降低风险。问题在于如果碰上暖冬,则非但效果不明显,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养殖户的积极性不高
5.2公蟹的处理
由于公蟹与母蟹的价格悬殊,加之性成熟后干扰母蟹,且摄食量大,因此在生产中期将其钓出。
5.3梭子蟹的苗种问题
五期一般采用土池自己繁育,幼蟹时估算数量,选择出售或补苗,但幼蟹的密度难以准确掌握。密度大增加饵料成本,密度小,如有病害发生,不能确保产量。
5.4脊尾白虾亲本的投放时机与数量
6月份投放的抱卵虾繁殖的小虾在高温季节易发病。一般认为脊尾白虾抱卵虾在7月中下旬为好,这时繁育的小虾避开了病害高发期,且梭子蟹吃了发病的脊尾白虾也要生病。放养投放的抱卵虾最好不是同步抱卵,降低风险。抱卵虾的投入量为0.5-1kg,视透明度与浮游动物量而定。
5.5养殖密度、饵料、水质的关系
根据池塘的基础饵料、换水条件、饵料投入确定适宜的养殖密度,如果基础饵料不足、换水能力不足,动物性饵料投入不够,一味追求高密度,只会导致亏本。
5.6强冷空气来之前,不主张加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