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国际标准书号

国际通行的出版物代码。一般印在图书等出版物的某一明显部位,书名页的背面、版权页或封底的下部或出版物外部。采用ISBN编码的出版物有印刷型图书、小册子、地图、盲文出版物、多载体复合出版物、缩微出版物、机读磁带、教学影片、幻灯片等,但不包括临时性印刷品。

1966年11月在柏林举行的第 3次国际图书市场调查与贸易合理化会议上提出制订国际标准书号的建议。尔后,英国 F.G.福斯特根据 1966年美国图书批发商史密斯公司和鲍克公司合作编制的统一书号设计了新型书号(即现行的 ISBN)。 1967年底英国出版者协会开始采用,后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推广使用,至1972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书号的产生背景有2个:一是由于世界图书出版量剧增,要求有一种在国际间通用的图书代码,以加速出版发行信息的传递,并减轻编制书单等事务性劳动;二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图书实行代码化成为可能。

结构

国际标准书号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为4个部分,即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和校验号,数字间用连字符或空格隔开,书号前均有“ISBN”字样。例如:

ISBN  组号  出版者号  书名号  校验号

ISBN  7 —  5383  — 0276 — X 或 ISBN  7    5383    0276   X

组号代表国家、地区或语种,由国际书号中心(设在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州立图书馆)负责分配,取1~5位数字。例如,“0”代表英语区,“4”代表日本,“5”代表苏联,“7” 代表中国。出版者号由国家或地区的ISBN中心分配,取1~7位数字。组号与出版者号合称为“出版者前缀”,它是一个出版者在国际上的标准代号,取2~8位数字。书名号是由出版者给每种出版物编的号码。校验号是为了避免转抄或印刷过程中出现错误,用计算机自动校验而设置的,固定为1位数,当出现“10”时,用罗马数字“X”表示。

特点

(1)具有专指性,编号唯一代表某种书的某一版本,当同一种图书的开本、装帧或价格不同时,书号也就不同。

(2)具有可识别性,从ISBN 的4组号码中可以得到出版国家、地区或语言、出版者、书号的实际信息。

(3)可以检验,即用加权因数10~2分别与ISBN的1~9位数对应相乘,将乘积与校验数值相加,再以模数“11”相除,如被整除就是正确的编号,否则为错误编号。例如上例书号的校验程序是:

ISBN  7 5 3 8 3 0 2 7 6 X

加权 10 9 8 7 6 5 4 3 2

乘积 70+45+24+56+18+ 0+ 8+21+12+10

总和 264÷11=24 (被整除)

中国标准书号

1982年,中国参加ISBN系统,并成立中国ISBN中心(设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标准书号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至1988年1月1日完全取代原用的统一书号。中国标准书号共分两部分, 第1部分为ISBN,是主体部分;第2部分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基本大类类号和种次号。类号除工业技术诸类图书用两个字母外,其他各学科门类图书均用一个字母。种次号是同一出版社出版同一学科门类图书的顺序号,由出版社自行编定。类号与种次号之间用中圆点(·)隔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两行排列,也可用斜线隔开,排成一行。例如:

公式 符号

ISBN7-144-00316-X/TP·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