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桥海塘浜,东要包括陆行、高行。至民国成立,才分设为塘桥、陆行、高行三乡和洋泾一市。
元末,境内已出现不少自然村,在洋泾镇街一带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居民聚居地,并逐步发展成有700年历史的古镇。
1927年(民国十六年)定上海为特别市,浦东地辖归市属,设高桥、高行、陆行、洋泾、塘桥、杨思等六个市区。抗日战争之前撤销高行、陆行、塘桥三区,并入高桥、洋泾、杨思三区。
1952年11月洋径区划出沿江张家浜到高庙一带36775户建立东昌区。
1956年2月杨思、洋泾、高桥三区全并成东郊区。
1958年8月东昌、东郊两区合并为浦东县。
1960年10月撤销浦东县。
1961年起洋泾属川沙县。
1984年划人黄浦区。
1993年,浦东新区建立,黄浦江以东的属黄浦江的洋泾镇,杨浦区的歇浦路街道等均归入浦东新区。
历经沧桑,镇老事多。洋泾地区的名宇,随着历史发
展不断变化,从保、图到乡、市、区、镇。研究每一个地
名的来历,犹如一幅幅历史画面浮现在人们眼前。
洋泾乡 说起洋泾乡,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新区刚成立时的洋泾乡,或者原浦东县、川沙县的洋泾乡,但最早的洋泾乡建制于清成丰十年(1860年),由当时高昌乡的部分沿江地区组建而成。从史料中看出,这是较早用“洋泾”两字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但早在明嘉靖二年(1523年),“洋泾”已作为官渡的名字出现,随之洋泾港也跟着发展,并为以后洋泾地区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洋泾市 随着洋泾港货运频繁,往来商船农舟络绎不绝,洋泾的商业越发繁荣。贯通镇区的洋泾街成为热闹的商业街。上海开埠后,洋泾港周边的码头、仓栈、工厂不断增多,人口也得到快速增加。清宣统元年,朝廷颁布了城镇、乡自治章程,上海县浦东地区的塘桥、洋泾、陆行、高行合并为东泾镇,自治公所设在洋泾镇。
民国元年,废除清制。江苏省公布暂行市乡制,东泾镇撤销,洋泾地区成立上海县洋泾市,下辖洋泾镇等乡镇。
洋泾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上海成为特别市,直隶于中央政府。翌年,经市政府与江苏省政府协商,原上海县、宝山县在浦东的部分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并建立洋泾等六个区。
1930年,上海特别市改为上海市,浦东地区的六个区合并为洋泾、杨思、高桥三个区。上海解放初期,浦东的行政区保持原状。
1952年,从洋经区、杨思区中划出沿江部分地区,成立上海市东昌区。
1956年,洋径、杨思、高桥三个区合并为上海市东郊区,运转了28年的洋泾区也结束了历史使命。
洋泾镇 洋泾作为集镇,元朝末期已开始形成,几百年来一直作为地区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成为洋泾港畔的商贸中心。镇上最热闹的地段,是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两次重建的洋泾镇桥一带。桥西北部有建于明代,清咸丰三年重修的洋泾庙,曾是洋泾地区香火最为旺盛的道教场所。20世纪初,洋泾镇的市政和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洋泾镇成为近代浦东的重点集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