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shen jiaoyu
[外文]:lifelong education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于欧洲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观点与认识不一,较为普遍的解释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法国的P.伦格兰德。他认为,数百年来,社会把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应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今后的教育应当是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了他的终身教育的提案,提案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此后,终身教育思想就成为很多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方针。
终身教育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得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劳动市场结构和劳动的性质以及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加速了劳动的变换和职业的流动性。但是传统的学校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因此,终身教育倡导者认为,教育的概念要扩大,学校制度要改革,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发展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以便将来走出校门以后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成年人也需要继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迅速变化。
有关终身教育的代表著作有伦格兰德著的《终身教育引论》(197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A.J.克罗普利与R.H.戴夫合著的《终身教育与教师训练》(197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