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灰叶
名称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异名:山青、野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豆科灰叶属植物灰叶的全草。灰叶属全世界有400余种,中国约11种。
原植物:灰叶Tephrosia purpurea(L.)Pers.(Cracea purpurea L.),又名红花灰叶、野青树、野青子、假靛青、野蓝靛(《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亚灌木,高30~60cm,幼枝被白色疏柔毛。羽状复叶,小叶7~17,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1.5~3.5cm,宽4~14cm,下面被白色贴伏短柔毛,侧脉多而密,叶轴被短柔毛,小叶柄极短;托叶锥形。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轴、花萼及旗瓣的外面均被白色柔毛;花冠紫色或淡紫色,长约7mm。荚果扁,长3~5mm,宽约4mm,疏被短柔毛。种子6~10,肾形,长约4mm。花期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92页.图2513)
生境与分布:生于村旁、路边、荒野及河边草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原产全球热带地区。
化学性质全草含β-甾醇、乌苏酸、α-菠甾醇、β-羟基苯并呋喃基查儿酮(β-Hydroxybenzofuranchalcone)[1],叶含槲皮素葡萄糖甙[2]、生物碱和三萜醇等[3]。
附 根含希米拉因(Semiglabrin)、希米拉因醇(Semiglabrinol)、旁加摩醇(Pongamol)、异龙错卡宾(Isolonchocarpin)、兰色拉亭(Lanceolatin)A,B、阿波里宁(Apollinine,Butenolide)、灰叶拉因(Tephroglabin)、灰叶二醇(Tepurindiol)、O-甲基旁加摩醇(O-Methylpongamol)[4]。根和种子含鱼藤酮、鱼藤素、灰叶素、灰叶酚、灰叶因(Purpurin)、灰叶拉因等[3]。
参考文献[1] Phytochemistry 1989;28(2):591。[2]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54。[3]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339。[4]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I 1981;(9):2491。
药理本品根中所含鱼藤酮,有毒鱼类的作用,但杀昆虫的作用很小。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55。
药性性味: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平,有毒。”
功效:解表,健脾燥湿,行气止痛。
主治:风热感冒,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慢性胃炎;外用治湿疹,皮炎。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治风热感冒,消化不良,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洗。
使用注意:《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全株有毒,以根部最毒。中毒症状为腹泻、如出现腹泻,可服复方樟脑酊2~5ml,或鞣酸蛋白1~2g,或活性炭3~4g,均日服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