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茵陈蒿的处方

茵陈蒿(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味微苦;微辛;性微寒,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一利;湿疮瘙痒。本文介绍了含有茵陈蒿的处方39个。

处方1、大青汤

处方大青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切,焙)1分,茵陈蒿1分,麻黄(去节,煎去沫,焙)1分,猪苓(去黑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2、黑疸汤

处方茵陈蒿4两(捣汁,取1合),瓜蒌根1斤(捣汁,取6合)。

制法上冲和,顿服之。

功能主治黑疸。

用法用量必有黄水自小便中下,如不下再服。

摘录方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3、槐榆煎

处方槐花3钱,地榆3钱,金银花4钱,茵陈蒿4钱,土茯苓5钱,甘草1钱5分,浙贝母3钱,白芷3钱,桔梗3钱。

功能主治清肠,润便,止血。主初、中期内痔出血,大便较难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4、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1两,大青1两,山栀子仁1两,茵陈蒿1两,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芒消1两,大黄(细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黄疸,遍身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5、黄芩汤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茵陈蒿1两,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龙胆半两,犀角(镑)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内消折热。主伤寒发黄,或先服利药未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6、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栝楼根1两,山栀子仁1两,大黄(锉,醋炒)1两半,芒消1两半,木香半两,白鲜皮半两,茵陈蒿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肢节疼痛,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以新汲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处方7、大茵陈汤

处方茵陈蒿2两,黄柏2两,大黄1两,甘草1两,人参1两,栀子14枚,黄连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谷疸发寒热,不可食,食即头眩,心中不安。

用法用量水1斗,煮得3升,分3服。

摘录《医心方》卷十引《深师方》

处方8、柴胡地骨皮汤

处方柴胡(去苗)、地骨皮、赤茯苓(去黑皮)、芎藭、大黄、葛根(锉)、芍药、茵陈蒿、甘草(炙)、当归(切,焙)、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痰结实,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服。心躁,加麦门冬1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9、独妙丹

处方茵陈蒿。

功能主治黄疸。

用法用量或作菜,或作羹,或蒸米麦饭,日日食之。或用鲜者细切,干者研末,煮生姜汤食之。

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二

处方10、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蒿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未。

功能主治伤寒后余毒不解,颊赤口干,四肢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小麦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11、柴胡加山栀子汤

处方小柴胡汤加山栀子、茵陈蒿。

功能主治发黄,脉弦数,口苦胸满,心烦发热,或往来寒热,日晡小有潮热,或耳聋胁痛。

摘录《伤寒广要》卷八

处方12、柴胡枳壳汤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栀子仁半两,茵陈蒿半两,龙胆半两,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黄,壮热,骨节烦疼,两胸下气胀急硬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13、茅根汤

处方白茅根3两,黄芩1两半,秦艽3两,茵陈蒿3两,犀角(镑)3两,朴消(研)3两,赤芍药3两,麦门冬(去心,生用)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脾热壅,小便赤涩,皮肉发黄目黄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半煎1盏,去滓,空心服,日2次,夜1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五

处方14、柴胡黄芩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土瓜根1两,白鲜皮1两,木香1两1分,茵陈蒿1两1分,山栀子仁3分,大黄(细锉,醋炒)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寒热气未解,恶寒头痛,壮热,4-5日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下朴消末半钱匕,空心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未通,以葱豉粥投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处方15、茶调散

处方石膏(碎,研)2两,羌活(去芦头,生用)1两,苍术(去皮)1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芎藭1两,茵陈蒿1两,荆芥穗1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用腊茶末1钱匕,同葱白煎汤,点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16、茅根汤

处方茅根(洗,锉)半两,栀子仁半两,茵陈蒿半两,地骨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黄,通身如金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豉3-7粒,同煎至1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17、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蒿1两,升麻3分,龙胆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黄疸,通身并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搅,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18、苓甘栀子茵陈汤

处方茵陈蒿3钱,茯苓3钱,栀子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消;如湿热但在肝家,而兼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但用猪苓,利其小便可也。

摘录《医学金针》卷二

处方19、当归汤

处方当归3两,桂(去粗皮)6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大黄(锉,炒)1两,茵陈蒿2两,黄芩(去黑心)2两,黄耆2两,干姜(炮)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芍药2两,黄连(去须)2两,石膏(碎)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1方无黄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诸疸久不愈,变成黑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煎取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20、还睛散

处方龙胆草半两,川芎半两,草决明半两,石决明半两,楮实半两,荆芥穗半两,野菊花半两,甘草(炙)半两,野麻子半两,白茯苓半两,川椒(炒,去目)半两,仙灵脾半两,白蒺藜半两,木贼半两,茵陈蒿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眼翳膜,昏涩泪出,瘀肉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日3次。

注意忌杂鱼、肉、及荞面热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

处方21、白茅根汤

处方白茅根(锉)3两,秦艽(去苗土)1两半,茵陈蒿1两半,犀角(镑)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朴消(研)2两,赤芍药2两,大黄1两,麦门冬(去心,生用)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热壅,小便赤涩,皮肉发黄,目黄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腹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22、白鲜皮汤

处方白鲜皮、茵陈蒿各等分。

功能主治痫黄如金,好眠吐涎。

用法用量水2钟,煎服,日2次。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

处方23、白鲜皮散

处方白鲜皮2两,黄连1两半(去须),土瓜根1两半,芍药1两半,大青1两半,栀子仁1两半,茵陈蒿1两半,栝楼根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芒消3两半(研入),贝珠30枚(烧赤,研入),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黄。皮肉如金色,小便赤黑,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茅根汁调下,空腹顿服。取利;至晚不利再服,服了以少葱豉粥投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24、白英丸

处方白英5两,白蔹3两,紫草2两,芒消(研)2两,大黄(锉)2两,茵陈蒿1两,葶苈子(纸上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焦热结,胃气郁伏,身发黄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早、晚食前用蜜汤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25、茵陈地黄汤

处方怀生地 京赤芍 正川芎 大当归 天花粉 赤茯苓 结猪苓 茵陈蒿 宣泽泻

功能主治治小儿初诞,面与浑身黄如金色,此为胎中受湿热。

用法用量诸药随时定分两,水煎,母子同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26、茵陈五苓散

处方茵陈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

制法上二味,和匀。

功能主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27、十味导赤汤

处方生地 山桅子 木通 瞿麦 滑石 淡竹叶 茵陈蒿 黄芩 甘草(生)猪苓

功能主治治热淋。膀胱蓄热,小便不通,淋漓涩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28、茵陈蒿大黄汤

处方茵陈蒿、山栀仁、柴胡、黄檗(蜜炙)、龙胆草,各半两。黄芩(去黑心)、升麻、大黄(炒),各一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黄,面目悉黄,小便赤,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9、茅根汤

处方茅根(洗剉)、山栀仁、茵陈蒿、地骨皮、甘草(炙),各半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黄,遍身如金黄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豆豉三七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远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0、茵陈蒿汤

处方茵陈蒿18克 栀子15克(劈)大黄6克(去皮)

药理作用对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山西医药杂志》1975(3):79~93,四氯化炭中毒性肝损伤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陈蒿汤治疗后,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程度不等的减轻。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着下降,这就为茵陈蒿汤的退黄作用与治疗肝炎,提供了形态和功能的基础。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茵陈减600毫升,纳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

备注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利肝胆为君;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并可退黄为臣;大黄通利大便,导热下行为佐,三药相配,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泄,湿去热除,则发黄自退。

摘录《伤寒论》

处方31、清热甘露饮

处方生地黄 麦冬(去心)石斛 知母(生)枇杷叶(蜜炙)石膏(煅)甘草(生)茵陈蒿 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小儿疳渴。形体干瘦,面黄发枯,不时大渴引饮,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二

处方32、三物茵陈蒿汤

处方茵陈蒿9克 桅子 9克 石膏30克

功能主治治黄疸,身目皆黄。

用法用量上药先用水800毫升煎前二味,煮取400毫升。去滓取汁;再将石膏以猛火烧令正赤,投药汁中,沸定取清汁,分两次服。自覆令周身汗出,以温粉粉之则愈;若不汗,更进一服,汗出乃愈。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引《小品方》

处方33、马先蒿散

处方马先蒿不计多少(1名马矢蒿,1名烂石草。细切,焙干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乌癞。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用荆芥、薄荷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34、豆真丸

处方女青2两半,兰草1两,白百合1两,丹砂(研)1两,犀角(镑)半两,马先蒿半两,皂角(酥炙,去皮子)半两,(艹闾)茹半两,巴豆10粒(去皮心,炒,压去油,研)。

制法上除别研外,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中蛊不深,久之变为鬼疟,或中气结邪,或胸藏痰癖,或口中血出,或中恶,或惊魇,或邪入在里,或产妇胎衣不下,或生马刀肿痈,处女经水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夜半冷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二

处方35、黄疸立效方

处方苍耳子3钱,薄荷3钱,木通3钱,绵茵陈3钱。

功能主治黄疸。眼白黄,小便赤,身体软倦,取黄豆生嚼不恶心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仙拈集》卷一引作“祛黄汤”。小便赤如血者,加川连1钱同煎。

摘录《外科全生集》

处方36、防己苡仁汤

处方酒炒木防己3钱,杜赤豆3钱,川萆薢3钱,大豆卷3钱,绵茵陈3钱,晚蚕沙4钱(包),制苍术8分,宣木瓜8分,川柏5分,木通1钱。

功能主治着痹。

用法用量先用生苡仁、酒炒桑枝各1两,煎汤代水,以本方送服桃仁控涎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引胡在兹方

处方37、一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根6克 厚朴6克 杏仁6克 茯苓皮6克 广陈皮3克 神曲5克 麦芽5克 绵茵陈6克 大腹皮3克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理气和中。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腹胀满,大便溏垢不爽。

用法用量加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38、三乌茵陈汤加味

处方首乌15克,乌豆衣9克,乌梅9克,绵茵陈15克,丹皮9克,蝉衣4克,生地12克,当归6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养阴,补肝肾,利湿。主肝阴虚夹湿。(迁延性肝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文亮方

处方39、二十五味松石丸

处方松石50g 珍珠10g 珊瑚40g 朱砂20g 诃子(去核)50g 铁屑(诃子制)100g 余甘子50g 五灵脂膏40g 檀香40g 降香40g 木香马兜铃50g 鸭嘴花50g 牛黄5g 广木香60g 绿绒蒿50g 船形乌头40g 肉豆蔻20g 丁香25g 伞梗虎耳草50g 毛诃子(去核)5g 天竺黄35g 西红花5g 木棉花35g 麝香0.25g 石灰华35g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丸;气香,味苦、涩。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西红花、麝香、五灵脂膏外,其余珍珠等二十一味共研成细粉,过筛;将牛黄、西红花、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五灵脂膏加适量水泛丸,阴干,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g,一日1次。

规格(1)每4丸重1g(2)每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