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赣州城墙
赣州城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北部的章江、贡江沿岸,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砖砌古城墙,它凭江而立,气势雄伟壮观。始建于东晋永和五年(349年),时任康郡(今赣州)太守高琰夯土筑城。五代时期,后梁防御使卢光稠拓宽东、西、南三面,并增筑五门,建拜将台于南墙。北宋嘉佑年间,知军孔宗翰以铁水浇固城墙石基,用砖石全面改砌城墙,形成如今赣州宋代城墙之格局。此后,赣州城墙不断加以修缮和加固。1996年,赣州城墙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赣州宋代城墙西起西津门,东至东河大桥,全长3664米,沿章、贡两江蜿蜒伸展。墙上保存有炮城、马面、弩台、警铺、垛口等军事设施。墙体内部为夯土,外部包砌砖石,最宽处可达8米,高约7米。
炮城是赣州城墙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清咸丰年间,清军在城墙上增筑了八镜台、西津门、南门、小南门、东门等五座炮城,成为重要的防御阵地。
自修筑起,赣州城墙的防洪功能就十分突出,现城墙上仍保存有北宋时期的水窗。北宋熙宁年间州守刘彝下令修建城内福沟、寿沟,整理疏通地下排水系统,并在临江水道口修筑12座水窗,彻底解决了江水年年灌城之灾。
赣州城墙内外还保存了数以万计的铭文城砖。城砖上多以阳文刻有纪年、纪事、纪修城官吏窑户文字。这些都是研究古城兴建、修葺、材料、技术、洪涝灾害、修城民工管理的重要档案资料,对于探索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赣州城墙既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能力,又可抵御两岸洪水,在我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