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abilun wenxue
指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两河流域文化最繁盛时期的文学。文学作品以史诗和叙事诗为主,用楔形文字刻在泥版上,得以保存,并经亚述人广为传播,对西亚不少民族的神话传说,特别是希伯来人的宗教神话,以至基督教的圣经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世神话《埃努玛·埃立什》是巴比伦文学中流传极广的一部作品。它记载在七块泥版上,以故事开头的几个字“埃努玛·埃立什”为名。它叙述创造天地、星辰、万物和人类的故事,反映人们对光明、幸福的追求和对黑暗的憎恶,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原始的理解。《伊什塔尔下降冥府》源于苏美尔时代的神话故事《印尼娜降入冥府》,写爱情与生命之女神伊什塔尔为拯救植物之神坦姆兹而进入地狱,经七重门,逐件剥去饰物,并被囚禁。于是百草凋零,万木枯萎,自然界陷入一片混乱。天神害怕人类灭亡后无人献祭,不得不将两神救出。于是草木随之复苏,自然界恢复生机和繁荣。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试图解释四季更迭和万物荣枯的原因。
《咏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巴比伦文学中杰出的著作。早在苏美尔时期就有关于吉尔伽美什的故事,经巴比伦人综合加工,形成一部完整的史诗。乌鲁克的统治者吉尔伽美什一身“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他驯服了天神派来的原始人恩启都,两人结为密友,协力杀死怪物,救出女神伊什塔尔。他拒绝女神的爱情,并杀死前来复仇的天牛,遭到失去恩启都的惩罚。在极度悲痛之中,他决定探究人类永生的方法。历尽艰辛,了解到当年大洪水时乌特纳庇什廷得到永生的经过,并潜入海底,取得了长生草。可是归途中长生草被蛇吞食。回到乌鲁克后,在神的帮助下与亡友之灵相会,方始明白人类不能永生。史诗反映古代人民对自然法则和生死秘密的探求以及对神权的鄙视。
《咏正直受难者的诗》叙述一个老实人履行了对神和国王的全部义务,依然遭受苦难,因而对神和宗教教义发生了怀疑。《主人和奴隶的对话》通过12个问答揭示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对抗和矛盾,奴隶主对奴隶的依赖。两篇作品反映了巴比伦社会的斗争,说明反对传统宗教的思想已经萌芽。
- 参考书目
- 涂厚善:《古代两河流域文化》,1964。亨利·虑克:《两河流域国家的神话》,巴格达,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