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又名竿蔗、接肠草、糖梗,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颜色有紫皮、青皮之分,种类有糖蔗、果蔗和糖果蔗兼用之别。主产于我国南方温热带地区。
我国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楚辞·招魂》中有“柘浆”的记载,古时,“柘”与“蔗”通用,“柘浆”就是指甘蔗榨出的汁液。唐代诗人王维有“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的诗句,可见古人对蔗浆能清热、消食的作用早已有所认识。魏文帝曹丕,特爱吃甘蔗,他认为甘蔗能醒脑提神,因此他每当和大臣议事时,右手总爱持一根甘蔗,边吃边议。更为有趣的是,他还常常把甘蔗当作手杖,拄着下殿。传说,东晋有名的大画家顾恺之,喜吃甘蔗,从梢吃到根,他说越吃越甜,“渐至佳境”,可谓是吃甘蔗的行家了。公元748年,扬州高僧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时,曾带去80束甘蔗和上百斤蔗糖,对日本的植蔗制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用甘蔗制糖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我国古代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以蔗制糖方法的记述。据分析,甘蔗含果汁约占70%,含糖量为17%,因此被人们称作“糖水仓库”。甘蔗中所含的糖大部分是蔗糖,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故用甘蔗制成的糖质纯而味甜。
甘蔗营养成分丰富,除糖以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同时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等,多达30余种。这种物质,不仅给人以甜蜜的享受,还能给人体增加热量和营养。因此,吃甘蔗,有滋补作用。
甘蔗不仅是营养丰富的果品,还是确有良效的中药。我国历代医籍中都有许多记载。《本草再新》说,甘蔗“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本草纲目》称:“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中医认为,甘蔗味甘性寒,有健骨助脾、止咳化痰、除烦解酒、润肠通便等功效。生吃甘蔗,对口干舌燥、目赤红肿、小便不利、大便燥结、头痛发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热性病高热烦渴、低血糖、心脏衰弱,饮服甘蔗汁最为适宜。因此,古人称甘蔗汁为“天生复脉汤”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甘蔗中的多糖类还有抑制癌细胞和肉瘤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甘蔗皮和甘蔗汁能治多种疾病。
1.治疖痈、口腔炎:用甘蔗皮适量,烧烤后,研成细末,以香油调匀,涂患处。
2.治干咳无痰:大米50克,煮粥后,兑入甘蔗汁50毫升,煮沸后食用,每天1次。
3.治慢性胃炎:甘蔗汁、葡萄酒各1盅,混合后,饮用。
4.治妊娠呕吐:甘蔗汁1盅,加入生姜汁5滴,饮服。
5.治体虚自汗、盗汗:紫皮甘蔗200克,小麦1把,水煎,饮服。
必须提醒的是,发霉变质的甘蔗不能食用,以免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