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学特征 杂交狼尾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深密集,须根发达,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内,下部的茎节能长气生根。因具有强大的根系,抗倒伏的性能强,故植株高大,一般株高3.5 m左右,最高可达4 m以上,茎杆圆形,丛生,粗硬直立,一般每株分蘖20个左右;在良好栽培条件下,经多次刈割利用后,其分蘖也可以成倍增加。在通风透光、肥水充足的条件下,单株栽培的植株分蘖可达200个以上。每个分蘖茎约有20~25个节间。叶呈长条形,互生,叶片长60~80 cm,宽2.5 cm左右,但经多次刈割后,再生苗的叶片较窄;叶量比象草多,且苞叶上面毛较少,叶片边缘密生刚毛,中肋明显。叶鞘和叶片连接处有紫纹。叶色比象草淡,质地较象草柔嫩。圆锥花序成柱状,穗黄褐色,长20~30 cm,穗径2~3 cm,小穗披针形,近于无柄,2~3枚簇生成一束,每簇下围以刚毛组成总苞,由于花药不能形成花粉,或者柱头发育不良,所以没有辅助特殊的育种手段一般难以结籽。 2 生物学特性 杂交狼尾草的亲本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所以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合它生长。在日平均气温达15 ℃以上时才开始生长; 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5 ℃,能耐40 ℃以上高温天气;气温低于10 ℃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低于0 ℃的时间稍长,就会被冻死。在我国北纬28°以南的地区种植,可自然越冬,作为多年生利用。 杂交狼尾草既抗旱又耐湿。在干旱少雨季节,不会枯死,仍可获得一定产量。在根部淹水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也不会被淹死,只是长势差。至今尚未见在大田栽培时因土壤湿度过大而死亡的现象和报道。 杂交狼尾草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试验表明,在土壤氯盐含量0.3%时生长良好,在含氯盐0.5%的土壤上仍立苗不死,但长势差,土壤氯盐含量高达0.55%以上时,则不能立苗。 杂交狼尾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多种土壤上均可生长,以土层深厚、保水性良好的黏质土壤最为适宜。在瘠薄的土壤上,只要加强肥水管理,同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在保水保肥性能差的沙质土壤上种植产量低。杂交狼尾草对锌元素特别敏感,在缺锌的土壤上种植,常常会出现叶片发白,生长不良,如不及时补充锌肥则会造成植株死亡。 3 栽培技术 3.1 合理选地 选地是获得高产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山坡地种植,最好选择黏质土壤类型,且土层深度需50 cm以上,同时要有水源灌溉;在山坡地上的猪场,周围坡地可配套种植杂交狼尾草,种草地应选择在较低处,以便沼液自流灌溉节省电能;有条件的可在水田上种植,但应选择距猪场较近、便于沼液自流灌溉、排涝条件好的地块。 3.2 整地作畦 利用山坡地新垦草地,首先应剔除地上的野草、石块等杂物,然后沿等高线开垦筑成梯田,同时砌筑排灌水沟或水管,以利沼液自流灌溉和防止水土流失。坡度<25°的,梯田台面宽2~2.5 m,可整成两畦;坡度在25°~45°之间的,梯田台面宽1~1.2 m,可整成单畦。利用耕地种植时,应先去除前作残茬和其他杂草杂物,土壤耕深30 cm,打碎大土块,整平作畦,畦宽90~120 cm,沟深30~40 cm,沟宽30 cm左右。 3.3 施足基肥 杂交狼尾草生物量大,吸肥力强,故要结合整地时施足有机肥,每亩可施腐熟的厩肥1 500~2 500 kg。我国红黄壤地区土壤中往往缺磷,应适量施用钙镁磷肥(含P2O5≥12%),施量15~45 kg/亩。 3.4 播种 杂交狼尾草的种植,既可用种子直接播种和育苗后移栽,也可用种茎扦插繁殖。下种后由于种子常被地下害虫尤其是蚂蚁吃掉,必须用呋喃丹拌种后再播种,或者下种后再撒药,然后覆土盖种。 3.4.1 有性繁殖:种子直播。采用种子直接穴播,每亩播种量150~200 g。穴距为60~70 cm×60 cm,每穴3~4粒,播后覆土1~1.5 cm,保持土壤湿润。待植株长至5~6片叶时,进行间苗,每穴保留1株。采用种子直播不便于苗期管理,一般较为少用。 育苗移栽。先育苗后移栽,不仅方便苗期管理,而且可较有效地防止大田缺苗,在实际生产中广为应用。选择具有较好肥力、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圃,经深耕、去除杂草后,耙细、整平、作畦,畦宽1.2 m。当气温稳定在15 ℃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来说,南亚热带地区在2月底播种,中亚热带可在3月中旬播种,北亚热带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3月底前后播种,中原地区可在4月中旬播种,东北地区可在5月中旬播种。如果需要提早播种,则应设置小棚并用塑料覆盖,以保证苗床温度在20 ℃~25 ℃之间。每亩苗床需种量1.5~2 kg,1 kg种子育成的苗,可供30~40亩大田栽植。采用稀条播(1~2 cm 1株苗),行距15~18 cm。播种后覆土1~1.5 cm,保持土壤湿润,5~7天即可出苗。当幼苗生长至6~8片叶时,选择下午或阴天时即可移向大田栽种。移栽的行株距以60~70 cm×60 cm为宜,密度过高,不仅影响通风通气,而且容易造成底部叶片霉烂。移栽时先行挖穴,并向穴中浇水;为减少幼苗消耗营养,提高成活率,种苗在植入前,最好把叶子切短,最后将种苗栽入穴中,并连续浇水2~3天即可成活。 3.4.2 无性繁殖:采用这种方法繁殖,种苗成活率高,能迅速供青,适合就地扩繁。但由于植株高度需达2.0 m以上的茎杆才具种用价值,加上远途运输有不便之处,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较少。无性繁殖的具体方法是,取健壮的种茎2节,与地面呈45°角植入土中,覆土1节,踩实后浇水3~5天,即可成活。 3.5 田间管理 3.5.1 苗期管理:施用壮苗肥。不管是种子直播还是苗床育苗,当幼苗长出3~4片叶时,应施用1次壮苗肥,每亩2~3 kg尿素。 中耕除草。杂交狼尾草刚移入大田时,由于气温较低,生长较慢,易受杂草危害,故要及时中耕除草,中耕松土宜深,一般10~12 cm。南方降雨较多,雨后应松土培根,以利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分蘖根扎入深土层和水肥吸收,为高产打下基础。 3.5.2 施用分蘖肥:杂交狼尾草分蘖性强,为满足其营养需要,当植株生长至50 cm左右,即将进入生长快速期时,应施用1次分蘖肥,每亩4~5 kg尿素。 3.5.3 合理灌溉:杂交狼尾草虽然耐旱力较强,但水分不足也会影响产量,只有水肥同时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获得稳产高产。因此,要经常用沼液或水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 3.5.4 施用追肥:杂交狼尾草对氮肥敏感,在高氮肥的前提下,能够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除了用沼液灌溉外,每次刈割后都应施用追肥1次,每次施用尿素15~20 kg/亩。但严禁用未经腐熟的粪水或厩肥作为追肥,浇灌或施用于畦面上,以防病原体间接传播给猪只。 3.5.5 病虫害防治:杂交狼尾草病虫害极少。但个别地区在夏季出现松毛虫和蚜虫危害,可在幼虫期用乐果或吡虫灵喷洒,喷洒后要经过7天以上方可刈割利用,以防药物残留。当植株出现发白或叶间失绿时,为缺锌的表现,应及时追施锌肥,常用“一水硫酸锌”施入植株旁,每亩2 kg;也可用0.05%~0.1%的硫酸锌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3.5.6 越冬措施:杂交狼尾草不具耐寒特性,纬度在28°以北的广大地区,入冬前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寒保温措施,才能安全越冬。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在入冬前20天刈割地上部分,只留下头部,同时将头部覆土后盖上地膜;更加寒冷的地区,可采取将头部挖起集中放在温室或地窖里越冬保种。翌年春天当气温回升时,将地膜掀开或将头部分株后再植入大田。 4 科学刈割 用于养猪,当草层高度达80~100 cm时,即可刈割。植株过矮刈割,影响鲜草产量;植株过高刈割,会降低草质。刈割时要注意留茬高度,一般以5~10 cm为宜,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再生和产量。割倒的青草应竖放在畦面上,以防叶子蘸到沟底的沼液。要按需割草,以保证青草的新鲜度。刈割后的青草要及时运走,并投入0.1%高锰酸钾的水池中浸泡,防止曝晒。华南地区每年可刈割8~10次,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可刈割6~8次,中原地区每年可刈割4~5次,东北地区每年可刈割3~4次,年产鲜草8 000~15 000 kg/亩。 5 及时加工 青草浸泡30分钟后捞起即可加工打浆,打浆过程中可加入适量的水,以利草浆流出,流出的草浆可按草料重量比1.2~3∶1加入配合饲料,均匀混合后即可饲喂。当天刈割的青草最好当天加工并喂完,如有剩余,已浸泡的青草应捞起置于阴凉处摊开,严禁堆积过夜。 6 饲喂技术 混合后的草料应尽快投喂,严禁隔餐喂用,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为尽量减少饲料中多种维生素效价降低的程度,最好采取边打浆―边混合草料―边喂料的流水作业。肥育猪喂草一般从40 kg左右开始至出栏,草与料的混合比例控制在1.2~2∶1之间,并采取循序渐进方法提高青草的比例;采取“短期优饲”的空怀母猪,可在两餐中间投喂青草,任其采食;我国各地的地方猪种,耐粗饲能力强,其空怀母猪可大量投喂青草;配种后30天内的怀孕母猪,饲粮营养浓度要求不高,且高纤维饲粮有利提高窝产仔数,每头每天喂草量可达4~5 kg;妊娠第30~84天的怀孕母猪应适当控制青草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1;妊娠第84~114天的怀孕母猪、泌乳母猪、种公猪和小猪阶段以前的猪只,不喂或少喂含青草的饲料。 配制含杂交狼尾草的饲粮,应注意调整预混料中钙、磷微量元素和多维等有效成分的浓度,以免造成营养缺乏症和影响生长性能。厦门民惠食品有限公司已研制出专用预混料,在生产中取得良好效果。 7 营养价值 杂交狼尾草的营养成分变化幅度较大,在土壤水分含量相等的条件下,与土壤中氮素含量多少以及刈割高度有着密切关系。试验表明,粗蛋白质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与刈割高度则呈负相关;粗纤维含量与刈割高度呈正相关。据厦门民惠食品有限公司抽样经中国农科院畜牧所测定,营养生长期植株(充足的沼液灌溉)高度80 cm时刈割,茎叶干燥样水分6.83%,粗蛋白质23.69%,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则分别为25.23%、2.27%和11.27%,钙0.23%、磷0.37%。当营养生长期株高1.2 m时刈割,茎叶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0%、粗脂肪3.5%、粗纤维32.9%、无氮浸出物43.4%、粗灰分10.2%(苏加楷等,1993)。根据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和猪的生物学特性,刈割高度以80 cm左右为宜,最高不能超过10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