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ongye zibenzhuyihua
[外文]:capit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中形成和发展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农村中的封建半封建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被资本主义农业经济所取代的过程。
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农业资本家并不直接占有土地,靠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并雇佣工人耕种。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包含着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并存而又互相对立的阶级,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榨取农业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即使是一部分农业资本家自己拥有土地,也并不影响问题的本质。只不过此时他们具有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而已。所以,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就是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在封建制土地关系逐步瓦解、个体农民两极分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不同的发展道路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同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伴而产生的。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5世纪才开始的。1640~164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新的资本主义时代。在英国,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废除农奴制以后,通过16~18世纪的“圈地运动”,对农民进行长期的土地剥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英国的地主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对羊毛、谷物日益增长的需要,连续三个世纪用暴力和欺诈手段圈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份地,把它变成大牧场、大农场,出租给大租佃农场主经营。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部分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有的则成为大租佃农场的雇工。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的发展。到18世纪末,在英国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大租佃农场已经居于统治地位。这是一条用暴力手段消灭小农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大租佃农场的道路。
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各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这就是列宁所指出的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
普鲁士式道路19世纪初,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压力下,普鲁士政府代表贵族地主阶级,被迫对封建农奴制度进行“改革”,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如1807年的“十月敕令”,1811年的“调整敕令”,宣布取消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规定农民可以向地主交纳巨额“赎金”而免除封建义务。这种改革丝毫没有触动普鲁士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184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并设立了专门办理交纳赎金业务的土地银行。经过“改革”,不仅使容克地主阶级攫取到巨额赎金,而且还霸占了更多的土地。在这个基础上,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地主逐渐按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自己的庄园,并日益排挤小农经济及其家庭副业,加速其两极分化,使少数人上升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主,大多数人破产成为农村的无产者。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是一条在保留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的条件下,由贵族地主阶级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逐渐用资产阶级剥削来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改良道路。
美国式道路由于美国在殖民地时期,农业中不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因此,资本主义农业能够在没有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的条件下迅速发展。独立革命后,在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随着农民的两极分化,资本主义农场迅速发展起来。同时,美国独立革命后,通过对西部土著印地安人的屠杀、驱逐和讹诈,攫取到大片土地,由政府以低价大面积地出售给移民垦殖,从而使农民的独立经营在西部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进而产生出大量的资本主义农场。这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种典型。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是用革命手段消灭殖民地时期的旧庄园,建立农民个体经济,然后通过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而自发产生出资本主义农业的道路。
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美国式发展道路,很少受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桎梏,而大量“自由”土地的存在使地价极为低廉,这样就使资本主义农场主能够把较多的资本投入农业生产,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然而,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使它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通病,而且由于对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掠夺式使用,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至于普鲁士式的发展道路,尽管同封建农奴制相比仍是一个进步,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农业的发展,然而,这条道路却使农业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相当缓慢,使农民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受着极痛苦的盘剥,并且在农村中保留着大量的农奴制残余,这就使德国农业的发展比美国要缓慢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