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鳜鱼人工养殖发展迅速,笔者也从2003年起,连续多年从事鳜鱼池塘主养,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几年来的生产体会总结如下,以飨水产同仁。
一、严把池塘养殖条件关
鳜鱼主养池塘要求底质平坦,淤泥要少于15cm。砂底塘和新挖塘养殖鳜鱼效果更佳。池塘多以3~5亩为宜,池塘面积过大,不利鳜鱼捕食,面积过小,池塘水质不易控制,易造成缺氧、泛塘,风险较大。由于鳜鱼喜欢清新且溶氧量高的水质,故主养池塘其水源要充足,进排水方便,正常蓄水深不能小于2m。
二、严把鱼种放养关
鱼种放养应根据水质、饵料鱼的丰欠、气候、管理水平来决定放养密度。一般在长江流域,每年6月初,每亩可放养4~5cm的鳜鱼苗800~1000尾;也可通过20~25d的集中强化培育,将4~5cm的鳜鱼苗养至10cm左右后,投放于池塘,此种规格的苗种每亩可放500~800尾,可大大提高养殖成活率。
三、严把饵料鱼投别致关
鳜鱼终生以鱼、虾为食,饵料鱼的种类、大小和数量对鳜鱼生长均有很大影响。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对不同种类,同种规格的饵料鱼、鳜鱼最喜捕食麦穗鱼、鲮鱼,其次是鳊鱼、草鱼,再次是鲫鱼、鳙鱼、鲢鱼等。一般所投饵料鱼的规格以鳜鱼体长的1/3~1/2为好,饵料鱼过小,不利鳜鱼生长;饵料鱼过大,鳜鱼在饥饿摄食后,可能卡死鳜鱼,也可能使鳜鱼消化道受伤,引发感染。
为确保饵料鱼供应,鳜鱼主养池与饵料鱼池的面积要1:3配套,其中养殖前期饵料鱼配套方法为:利用放养鳜鱼之前的空闲时间,在池塘中培育前期饵料鱼,即在鳜鱼鱼种放养之前的15~20d,每亩投放饵料鱼水花40~50万尾,可采用常规方法培育;养殖中后期饵料鱼的配套方法为:采取多池、高密度饲养,一次放足,分次起捕,逐步稀疏的养殖方法,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通常此种方法每亩水面可放养水花3~5万尾.用施肥和投喂商品饲料相结合的办法培育饵料鱼。
为实现饵尽其用,饵料鱼投喂要科学安排,投喂量要适中,前期5~7d投喂一次,7-9月高温季节3~5d投喂一次。鳜鱼每天摄食量跟季节有关。6-7月投饵量为鳜鱼体重的15%~20%;8-9月为10%~15%;10-11月为5%~1O%;冬季不完全停食。若每次饵料鱼投喂过多,会增加养殖水体总的耗氧量,引起缺氧;每次饵料鱼投喂过少,鳜鱼捕食会消耗过多的体能,不利生长。
四、严把水质管理关
鳜鱼对养殖水体要求较高,要勤注水、勤换水、勤增氧。若鳜鱼主养池已培育了前期饵料鱼,在鳜鱼苗下塘前,要换掉部分老水,以改良因培育饵料鱼水质过肥这一现状。
一般而言,鳜鱼主养前期水位要浅,大概70~80cm,有利于鳜鱼捕食,可提高养殖成活率,养殖1周后开始注水,而后每隔5~7d注水一次,每次20~30cm。7-9月高温季节,每3~5d冲水一次,每15d左右换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20%~30%。为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饵料系数,并加快水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要适时开启增氧机,通常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做到炎热开机时间长,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此外,鳜鱼对酸性水体较敏感,每隔20d左右.每亩水面要泼洒生石灰15kg。
五、严把病害防治关
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最大限度地消除致病隐患。为此,一是搞好池塘消毒,有条件的地方曝晒池塘,也可每亩水面参照常规方法,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二是鱼种下塘消毒,通常体质健壮的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min。三是饵料鱼消毒,为杜绝病从口入、病源外带,投喂的饵料鱼一律要消毒处理,细菌性病高发季节,饵料鱼通常用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10min;寄生虫病高发季节,饵料鱼用3%~5%食盐水浸洗3~5min,也可用8ppmCuSO4溶液浸洗10min。四是工具消毒,要勤洗、勤晒渔业用具,必要时还要用CuSO4或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以杀灭有害病菌。五是生态防治,要定期泼洒生物肥料,使水环境保持最佳状态。六是定期预防,交替使用CuSO4、FeSO4合剂(O.7ppm)、漂白粉(1.2ppm),以及三代虾安(O.1ppm),每15~20d泼洒一次,杀灭水体中的致病菌,切断病菌传播途径。七是正确选药,对症下药。细菌性烂鳃病可用有效氯85%三氯异氰尿酸O.4~0.5ppm全池泼洒;车轮虫、斜管虫病可用CuSO4、FeSO4合剂0.7ppm全池泼洒;中华蚤病可用敌百虫粉2.5%与FeSO4合剂1.4ppm全池泼洒,出血病可用三代虾安0.1ppm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