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磁山遗址的简单介绍

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磁山二街洺河北岸的台地上,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1973年首次发现,遗址为早于仰韶时代的新石器文化,约为公元前5400—公元前5100年。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方式,在遗址中发现的房基,都是半地穴式建筑。发现的窖穴,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最深者可达7米之多。窖穴中发现大量炭化的粟灰。发现的组合物坑中,器物组合为: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和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陶器有盂、支架等。发现的鸡、猪、狗的骨骼,证明已经驯养。此外,发现较多的渔猎工具。以上发现,说明当时是以农业为主,渔猎兼营的社会经济结构。

磁山遗址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火候较低,质地粗糙,器表多素面。陶器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规整。陶器表面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乳钉纹等。器形有椭圆形陶壶、靴形支架、盂、钵等。

磁山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地方特色明确,对探讨中国农业、畜牧业的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