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瑞士法郎

瑞士联邦本位货币的名称和单位。辅币单位是生丁(centime),1瑞士法郎等于100生丁。流通的纸币面额有5、10、20、50、100、1000瑞士法郎;硬币面额有5、10、20生丁和1/2、1、2、5瑞士法郎。

根据1850年5月7日生效的《铸币法》规定,瑞士实行银本位制,货币名称定为法郎,属无限法偿货币。此前,瑞士境内流通各种国内外铸币。1860年前后,只有法国金币被允许流通。1865年12月23日,瑞士、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4国组成拉丁货币同盟,规定在各成员国内部金、银铸币可自由流通,均具有无限法偿性质,各成员国货币之间有固定的官方汇率。因此,瑞士境内又有数种货币同时流通。1925年同盟解散,瑞士政府禁止外国铸币流通,瑞士法郎成为境内唯一的流通货币。

瑞士法郎出现后,瑞士货币制度发生了多次变革。1860年实行金银复本位制;1880年禁止私人自由铸造银币,从而使白银在瑞士失去了货币的作用;1931年6月3日,瑞士实行新铸币法,规定新铸币脱离白银,改与黄金挂钩;1936年,在世界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的形势下,瑞士法郎被迫宣告贬值,并放弃金本位制。1936年10月,瑞士国家银行确定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比价为 4.37282瑞士法郎兑 1美元。1952年12月17日,瑞士确定其法郎含金量为 0.2032258克,并重新确定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为4.37282。此后十余年,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维持这一水平。70年代,美元危机日益严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抢购德国马克和瑞士法郎的风潮,从而使瑞士法郎汇价不断上升。1971年5月10日,瑞士法郎升值7.07%,含金量提高到0.2175926克,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为4.0841,同年12月18日美元贬值7.89%,瑞士法郎对美元官价调整为3.84法郎兑1美元。为了阻止美元游资大量流入瑞士,1973年1月23日,瑞士国家银行宣布停止按官价上下限买卖美元,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同年3月19日,西欧7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而瑞士法郎仍单独浮动,且汇价不断上涨。到80年代初才有所回落。在瑞士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黄金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情况下,瑞士法郎信誉日益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地位逐渐加强,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5、10、20生丁及1/2、1、2、5瑞士法郎硬币

瑞士法郎之所以能长期坚挺,还因为瑞士一向保持中立,国内政治和经济局势稳定,极少受到战争的影响。此外,瑞士对外国人在境内存款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使瑞士成为国际游资的“庇护所”,有利于吸引大量外国资金,加强瑞士法郎的地位。

瑞士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但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各种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