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巴西橡胶

天然橡胶中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和最重要的品种。它产自巴西海维亚橡胶树(属大戟科),所以称为巴西橡胶;又因巴西的帕拉是巴西橡胶的出口集散地,因此又称帕拉橡胶。一般,所谓的天然橡胶即泛指巴西橡胶。这种橡胶树原是生长在南美洲亚马孙河谷的野生植物,1735年被法国科学院C.M.德·拉·孔达米纳发现。1876年H.A.威克姆在巴西采集橡胶种子,移植于英国植物园,后来又移植到锡兰,再逐渐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繁殖(见天然橡胶)。

国际分级法

国际上天然橡胶干胶片旧分级法主要是根据外观进行分级。1965年马来西亚采用技术分级法,即马来西亚标准胶分级法(SMR),以工艺性能、杂质含量、塑性保持率(抗氧指数)、蛋白质含量、挥发物、灰分和颜色等为指标。塑性保持率是生胶受热时氧化性能的表征,为SMR分级法的一个重要指标。塑性保持率的数值高,表明生胶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受氧化和日光照射的影响较小,受到铜、铁及其他金属离子的污染也少。

1949年的技术分类采用ACS-1配方,按硫化速率来分类;1970年以后,SMR法采用ACS-1配方,鉴定胶的硫化性能。马来西亚标准胶采用样品伸长 100%后的松弛模数(MR100)为标准,使标准胶的硫化取得一致。国际上分级法种类繁多,标准还不统一。

化学和物理性质

纯粹巴西橡胶的化学成分是顺-1,4-聚异戊二烯。它的生物合成与合成聚异戊二烯的加成聚合不同,生物合成是由植物体内的乙酸经过乙酰乙酸化等步骤变成异戊二烯焦磷酸单体,再通过酶的作用缩聚成巴西橡胶。市售的橡胶含有微量3,4-结构,是由于在收集胶乳或制胶过程中经异构化或氧化所造成的。

巴西橡胶的性能不仅与其平均分子量有关,也与其分子量分布有关。它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取决于酶的调节作用。巴西橡胶的分子中存在六节内酯环,对于生成微凝胶或大凝胶有极大影响。

巴西橡胶无一定熔点,加热后逐渐软化,至 130~140℃时完全软化,呈熔融状态;200℃左右开始分解,270℃时急剧分解。在常温下稍带塑性,温度降低则变硬,低至0℃时,弹性大大丧失,-14~-40℃时结晶速率增大,再冷则又变慢。巴西橡胶的玻璃化温度约为-70℃。

应用

巴西橡胶在所有的橡胶工业中都能应用,但在轮胎工业中使用最多。虽然世界上天然橡胶消耗的比例在下降,但其重要性并未下降。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天然橡胶的用量在相应增加。由于能源短缺,而橡胶树却是最有效地利用太阳能来生产橡胶的“工厂”,巴西橡胶仍具有与合成橡胶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