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别名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香子(《中国药植志》),小香(《四川中药志》)],辛,温。①《药性论》:苦辛。②《唐本草》:辛,平,无毒。③《本草经疏》:味辛平,甘,无毒。④《江西草药》:性温,味辛。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小编整理出含有茴香的处方共163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十二味翼首散处方翼首草100g 榜嘎75g 节裂角茴香75g 天竺黄75g 红花60g 檀香50g 安息香25g 莪大夏50g 铁棒锤叶40g 五脂灵膏50g 牛黄0.5g 麝香0.5g
性状本品为灰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麻舌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麝香、牛黄外,其余翼首草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牛黄、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防疫。用于瘟疫、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痢疾,热病发烧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铁刷汤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干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
炮制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川方五子丸处方菟丝子(酒蒸)、家韭子(略炒)、益智子(去皮)、茴香子(炒)、蛇床子(去皮壳,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夜多,脚弱,头昏。
用法用量老人、虚人多有此证,令人卒死,大能耗人精液。
摘录《得效》卷七
处方4、葱白散处方当归1两,川芎1两,枳壳(制)1两,官桂1两,青皮1两,川白姜(生)1两,茴香(妙)1两,川楝肉1两,陈皮1两,紫苏1两,三棱(煨)1两,蓬术(醋浸1宿,焙)1两,白芍药1两,茯苓1两,木香1两,人参半两,沉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气刺痛,七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葱白2寸,盐少许,煎服。大便秘,加大黄。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5、蜡杏汤处方柴胡1钱,桔梗1钱,甘草1钱,老鼠刺根2钱,黄芩2钱,茴香(炒)2钱,罂粟壳(去蒂根,蜜炙)2钱,胡椒2钱,乌梅1钱,黄蜡1钱,杏仁1钱,款冬花1钱。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劳疾。
用法用量上以新瓦瓶盛水3-4碗,安药在内密封,慢火煨熟。睡至四更暖服1盏,吃尽用好酒3-4碗,再煨滓服,亦如前。妇人,加当归;男子,加人参;吐血,加阿胶、北五味子。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五引《医学切问》
处方6、干漆丸处方干漆4两(捣为末,炒令烟尽),五灵脂(用瓶子盛地坑子内,以火煅烟尽,取灰)2两,皂荚(长5寸许,锉,以麻缠定,用泥固济,煅烟尽,取灰)2两,茴香子(炒令香)2两,木香(鸡骨者)2两,槟榔(结实者,锉)2两,桂(去粗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青橘皮(去白,炒)2两,陈橘皮(去白,炒)2两,白牵牛(炒令香熟)2两,大黄(劈开绵纹者,炒)2两,蓬莪术(炮,锉)2两,京三棱(用醋纸裹,煨,锉)2两,芫花(米醋浸1宿,炒干用)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症块,消积气。主诸症。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生姜汤送下。
注意忌猪、鱼、热面等物。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7、橘核汤处方橘核、吴萸、木香、茴香、良姜、青皮、川楝子、干姜、官桂各等分。
功能主治疝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处方8、榼藤子丸处方榼藤子1个(重7钱者,酥炙,和皮用),茴香(炒)半两,皂角刺(烧存性)半两,猬皮(烧存性)半两,枯白矾半两,白附子(炮)半两,枳壳(麸炒黄,去瓤)半两,樗皮(焙干)半两,乳香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澼下血,痔漏结核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前温酒送下;如有痔疮疼痛,醋研5-7丸,津唾涂患处。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9、睾丸汤处方白芍2两,小茴香3钱,橘核1钱,柴胡1钱,沙参5钱。
功能主治平肝气。主厥阴受寒,睾丸作痛,两胁胀痛,按之益疼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10、丹参散处方丹参1两,槟榔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茴香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疼痛或肿胀。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11、蛤蚧散处方蛤蚧1对(酒炙),乳香1钱,木香1钱,白茯苓1钱,丁香1钱,茴香1钱,川山甲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攻心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空心、食前好温酒调下。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处方12、川楝茴香散处方木香、茴香(盐炒香,不用盐)、川楝子(切片,盐炒,同盐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肠疝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热酒1盏,空心调下。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处方13、楝实散处方楝实4两(十字锉开),巴豆(椎令微破,2味用麸1升同炒,侯麸色黑,药焦黄,去巴豆并麸,取楝实去皮用),茴香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青盐(别研)1分。
制法上后3味,同前楝实捣为散。
功能主治小肠受邪挖睾,上而不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热酒调下,病作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14、橘核疝气丸处方金铃子4两,茴香3两,乌药1两5钱,玄胡1两5钱,肉桂1两5钱,胡芦巴1两5钱,炮姜1两5钱,吴茱萸1两5钱,良姜1两5钱,橘核1两5钱,广木香1两,川军1两。
制法共碾细面,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除疝去寒,止痛消肿。主睾丸肿痛,小肠疝气,偏坠疼痛,寒冷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水送下。
注意忌生冷。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15、蒺藜丸处方白蒺藜(微炒,去刺)1两,海藻(浸洗,去咸)1两,泽泻1两,茴香(炒)1两半,桂心2两,木通2两,牛膝(锉,酒浸)2两,五味子2两,木香(煨)2两,槟榔2两,茯神(去木)3两,人参3两,远志(水浸,去心,姜汁炒)3两,川楝(去皮核,麸炒)4两,桃仁(去皮尖,炒,别研)4两,赤芍药4两,续断4两,山茱萸4两,苁蓉(酒浸)4两,青皮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囊核坚大,行动艰辛,发作牵连偏坠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四
处方16、解铃丸处方茴香1两(用青盐1两,研细同炒,和盐用),蝎梢1分(去毒,炒),蓬莪荗(用纸数重裹,油内浸,灯上烧过,研锉)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奔豚气疼痛,手足蜷缩,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17、不老地仙丹处方当归1两,牛膝1两,苁蓉(各酒浸,焙干)1两,虎骨(酒炙黄)1两,真川椒(去目,出汗)1两,川萆薢(盐水煮干)1两,蒺藜(炒,捣去刺)1两,川芎1两,白附子(炮)3分,黄耆(蜜炙)3分,园白南星(炮)3分,何首乌3分,羌活3分,独活3分,杜仲(姜制,炒)3分,没药(别研)3分,防风半两,赤小豆半两,地龙(去土)半两,茴香(炒)半两,木鳖子(去油)半两,血竭半两,乳香(别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和面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风毒,轻脚壮筋。
用法用量每服40丸,木瓜橘皮煎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四
处方18、川楝散处方川楝子肉、马兰花、舶上茴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疝。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葱汤调下,1日3次。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玉诀》
处方19、橘核丸处方橘核2两(盐酒炒),小茴香1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炒)1两,香附(醋炒)1两,山楂子(炒)1两,广木香5钱,红花5钱。
制法以神曲3两,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七疝。
用法用量每服3钱。冲疝,用白茯苓1钱,松子仁3钱,煎汤送下;狐疝,用当归2钱,牛膝1钱5分煎汤送下;(疒颓)疝,用白茯苓、陈皮、赤茯苓1钱煎汤送下;厥疝,治同冲疝;瘕疝,用丹参、白茯苓各1钱5分,煎汤送下;(疒贵)疝,本方内加五灵脂1两,赤芍1两5钱(酒炒),服时用牛膝1钱5分,当归尾3钱煎汤送下;(疒贵)癃疝,治法同上。若寒气深重,加吴茱萸、肉桂心各5钱,甚则加附子1枚;若表寒束其内热,腹痛热辣,或流白浊者,加黑山栀5钱、川萆薢1两、吴茱萸3钱(汤泡7次)。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20、椒附丸处方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上以巴豆去壳同炒,去巴豆,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椒附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
处方21、硫黄丸处方硫黄1两(细研),硇砂1两(细研),荜澄茄1两,茴香子1两,补骨脂1两,石斛1两(去根),木香1两,何首乌1两半,丁香1两,肉豆蔻1两(去壳),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麝香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腹胁胀满,发歇疼痛,足胫逆冷,骨节酸痛,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22、黑附丸处方黑附子1个9钱(煨,盐水浸),白茯苓5钱(去皮),川楝子1两(去皮核),茴香1两(炒),破故纸1两(炒),熟地黄(净洗,切,酒炒)1两,交趾桂5钱(去粗皮),大当归1两(去尾)。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虚血弱,老人疽发后四肢倦怠无力,或燥渴好饮水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或盐酒送下。如觉脾虚食减,亦用参苓白术散兼服。
摘录《得效》卷十九
处方23、槟榔散处方槟榔3分,木香3分,胡芦巴半两,肉豆蔻半两,沉香半两,桂心半两,舶上茴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盲肠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24、川楝汤处方川楝子(去核)、小茴香(酒炒)、破故纸(酒炒)、青盐、三棱(煨)、山茱萸(酒蒸,去核)、莪术(煨)、通草、橘核、荔枝核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一切疝气。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收功,加马蔺花、苍术;如夏、秋之月,暑入膀胱,疝气作痛,加黄连、香薷、扁豆、木通、滑石、车前子。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25、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杜蒺藜1两(炒,去刺),川楝子1两,茴香1两(炒),川乌1两(炮,去皮脐),赤小豆1两,地龙1两(去土,炒),防风(去芦叉)1两,乌药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肾脏风虚,上攻头面虚浮,耳内蝉声,头目昏眩,项背拘急;下注腰脚,脚膝生疮,行步艰难,脚下隐疼,不能踏地,筋脉拘挛,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节酸疼,腰腿冷痛,小便滑数;及瘫缓风痹,遍身顽麻;妇人血风,肢体痒痛,脚膝缓弱,起坐艰难。刺风,气血内虚,风寒蕴滞,寒热相搏,遍身如针刺;肾脏风攻注腰脚生疮,或虚肿热痛,行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以温酒送下,盐汤亦得,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五
处方26、椒朴丸处方益智仁(去壳,炒)、台椒(炒出汗)、川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陈皮(去白)、白姜(炮洗)、茴香(淘去沙,炒)、青盐各等分。
制法上药于银石器内,以水浸平药,用慢火煮干,焙燥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脾暖胃。主五更溏泄由寒积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食前用盐汤、温酒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27、硫黄丸处方硫黄1两(细研,水飞过),木香半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茴香子3分。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冷气,攻脐腹疼痛,两胁胀闷,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28、川楝散处方川楝子(不蛀者)49个(先切7个,取肉,以茴香2钱半,慢火同炒,并留茴香;又切7个,以破故纸2钱半同炒,并留破故纸;又切7个,以黑牵牛2钱半同炒,并留牵牛;又切7个,以盐1钱同炒,并留盐,又切7个,以斑蝥14个去翅同炒,去斑蝥不用;又切7个,以巴豆肉14个作两断同炒,去巴豆不用;又切7个,以萝卜子2钱半同炒,去萝卜子不用,外更别入),茴香(炒)半两,青木香半两,辣桂2钱半,南木香2钱半。
制法上为末,酒调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气,木肾,诸疝通用;外肾胀大、麻木、痛硬及奔豚疝气偏坠。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川楝丸”。打坠瘀血证,本方加玄胡索半两(略炒入药),以没药研为末,调酒下。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29、跌打损伤酒别名跌打酒
处方麝香3分,乳香1两,自然铜3两,红花1两,当归尾1两,砂仁1两,三七3两,香附3两,蓬莪术1两,木通1两,锁阳3两,威灵仙1两,五加皮2两,桂枝1两,吴茱萸1两,杜仲3两,番木鳖21个,草乌1两,法半夏1两,朱砂1两,生地3两,川乌1两,干漆1两,赤芍3两,细辛1两,枳壳1两,苏木1两,羌活1两,独活1两,公丁香5钱,大茴香1两,没药5钱,首乌1两,川乌1两,紫花地丁1两,橘皮2两,(庶虫)虫2两,青皮1两,松节2两,甘草1两,桃仁1两,海马3钱,三棱2两,骨碎补2两,虎骨1两,补骨脂2两,白芷2两,鹿角片1两,钧麻2两,刺甲皮2两,碎蛇2条,泽兰2两,红牛膝3两,茜草2两,干酒60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蒸1小时后,泡酒30天,玻瓶包装。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外搽亦可。
注意体虚与孕娠不可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处方30、椒梅丸处方川椒4两,乌梅肉2两,茯苓4两,砂仁4两,木香4两,乌药8两,厚朴8两,茴香4两,广皮4两,当归4两。
制法上为细末,捣和为丸。
功能主治和营理气,消散痞瘕。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处方31、楝实丸处方楝实(炒)1两,白术1两,乌药(锉)半两,茴香子(微炒)半两,补骨脂(水淘去浮者,微炒)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用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元脏,平和脾胃。主虚劳,心腹撮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32、川楝子丸别名四炒川楝丸、四炒楝实丸、四制川楝子丸
处方川楝子(净肉)1斤(分4处,4两用麸1合,斑蝥49个同炒至麸黄色,去麸、斑蝥不用;4两用麸1合,巴豆49粒,同炒至麸黄色,去麸、巴豆不用;4两用麸1合,巴戟1两,同炒至麸黄色,去麸、巴戟不用;4两用盐1两,茴香1两同炒黄色,去盐及茴香不用),木香1两,破故纸(炒香为度)1两。
制法上为东,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疝气多年,肿痛缩小,一切下部之疾。
用法用量四炒川楝丸(《医学入门》卷七)、四炒楝实丸(《回春》卷五)、四制川楝子丸(《景岳全书》卷六十)。
摘录《百一》卷十五
处方33、慈济丸处方宣木瓜2两,川乌(炮,去皮脐)1两,黄耆1两,蒺藜(炒去刺)1两,当归1两,防风1两,萆薢1两,牛膝1两,天台乌药1两,赤小豆3分,茴香(炒)3分,地龙(去土)3分,老白胶(研筛)3分,川五灵脂3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面稀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游走两足,转上腰腿,疼痛不能转侧。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前紫苏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四
处方34、端效丸处方菟丝子(酒制)1两,枸杞子1两,破故纸(酒洗,微炒)1两,韭子(炒)1两,茴香(盐炒)1两,川山甲(炮)1两,金墨(烧烟尽)1两,远志(去心)1两,连花蕊1两,红花1两,莲肉(去皮心)1两,母丁香1两,芡实子1两,牛膝(酒洗)1两,木香1两,巴戟(酒洗,去心)5钱,益智仁5钱,川楝肉5钱,青盐5钱,沉香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阳益气,补髓添精。主元气不足,肾虚阳脱,易萎易泄,尺脉俱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不饮酒者,盐汤送下,食干物压之。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35、橘核丸处方橘核子(盐酒炒)2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5钱,山楂子(炒)1两5钱,香附(姜汁浸,炒)1两5钱,荔枝核(煨,研)1两,小茴香(微炒)1两。
制法神曲4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症瘕痃癖,小肠膀胱气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水送下。寒甚,加附子5钱,肉桂3钱,当归1两。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36、解围煎处方桂枝(中),薄荷(中),橘皮(中),芍药(大),罂粟壳(大),小茴香小。
功能主治腹痛或眼目疼痛及浮肿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处方37、蟾酥丸处方蟾酥1两,青黛1两,龙胆草1两,腻粉半钱,茴香1钱,板青半两,陈皮半两,木香半两,使君子半两,夜明砂半两,川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末,粟米粥同猪胆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消积思食。主小儿疳。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饭饮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吉氏家传》
处方38、蟾酥丸别名通治蟾酥丸
处方蟾酥1个(酥油炙,去骨),胡黄连1两,宣连(去须)1两,龙胆草1两,陈皮1两,川楝子(去核)1两,木香1两,使君子(去壳)1两,芜荑1两,麝半钱(或不入),巴豆2-7粒(去油),茴香1两(炒)。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为丸或糊丸,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杀虫,止腹痛,退虚热。主小儿诸疳,或因病后通泄太过成疳。
用法用量通治蟾酥丸(《普济方》卷三七九)。
摘录《得效》卷十二
处方39、鹅实散处方鹅眼枳实(焙)、小茴香(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胁痛,疝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小黑豆同艾叶炒热,冲黄酒于内,去滓,调前末药,食前服之。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40、鹿茸丸处方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1两(酒浸,去皱皮,微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桑螵蛸半两(微炙),石斛1两(去根,锉),茴香子1两,钟乳粉1两(研入),白龙骨1两,沉香1两,菟丝子1两半(酒浸3宿,乱捣如泥,焙干),磁石1两半(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面色萎黑,小便不禁,腰膝酸疼,两胁胀满,不能饮食,肌肤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41、聚宝养气丹处方代赭石2两,紫石英2两,赤石脂2两,禹余粮2两(醋淬,水飞过,搜作锭子,候10分干,入砂盒内养火3日,罐子埋地中1宿,出火毒,入后药),阳起石(煅)半两,肉豆蔻(面包,煨)半两,鹿茸(酒炙)半两,破故纸(酒炒)半两,钟乳粉半两,五灵脂(酒研)半两,茴香(酒炒)半两,柏子仁半两,当归(酒浸,炙)半两,远志(去心,酒炒)半两,没药(别研)半两,白茯苓半两,附子(炮)半两,天雄(炮)半两,胡椒半两,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乳香半两,黄耆(蜜炙)半两,山药半两,苁蓉(焙)半两,肉桂半两,巴戟半两,血竭3钱,琥珀3钱,朱砂3钱,麝香3钱。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留朱砂、麝香少许为衣。
功能主治诸虚不足,气血怯弱,头目昏晕,肢节倦怠,心志昏愦,夜梦失精,小便滑数,脾胃气虚;又治诸风瘫痪,半身不遂,语言謇涩,肢体重痛,寒湿气痹;或久寒宿冷泄泻,发疟寒热,下痢赤白,及肠风,痔瘘,下血不止;妇人子宫久冷,崩漏,带下五色,月候不调,腹胁刺痛,血下瘕血闭,羸瘦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人参煎汤或枣汤下;妇人醋汤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八
处方42、葱白散处方川芎1两,当归1两,枳壳(去白,麸炒)1两,厚朴(去白,姜汁炙)1两,官桂(去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木香1两,青橘皮(去白)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人参1两,蓬莪术(醋浸1宿,焙)1两,舶上茴香(炒)1两,荆三棱(炮)1两,苦楝子1两,茯苓(去皮)1两,干地黄1两,大黄半两,诃子半两(去核)(2味酌用)。
制法上杵为末。
功能主治温通调经。主一切冷气不和,及本脏膀胱气攻冲疼痛;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脏宿冷,百节倦疼,肌瘦怯弱,伤劳带癖。脾胃虚冷,攻筑心下,连胁肋刺痛,胸膈病闷,背膊连顶,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或时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小肠及外肾肿痛,食伤浮肿,心脾冷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管见良方》引作“蟠葱散”。本方改为丸剂,名“葱白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重在冷气不和,恐非胎前所宜,若产后血刺痛,或血脏冷者宜之。人身以气血流行为无病,此方以四物补血,人参助气,枳壳、厚朴行上焦之气,茴香、苦楝行下焦之气,木香、青皮行肝气,干姜温行血中之气,其余消之削之,皆所以温而行之也,气一行则痛自止矣。以盐行入血分,使气下行而主内,以葱引气外通而开表,如是则内外和而痛愈矣。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43、槟榔散别名槟榔汤
处方槟榔1两,木香半两,茴香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冲心,烦闷不识人。
用法用量槟榔汤(《张氏医通》卷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44、蠲痛丸处方延胡索(略炒)1两,川楝(蒸去皮核)半两,舶上茴香(炒)半两,牵牛(炒,取末)1分,当归1分,良姜1分,青皮(去白)1分,木香1分,天台乌药1分,全蝎7个(焙)。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浸糕为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膀胱气痛。(疒颓)疝及一切疝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烧绵灰(存性)调酒送下。
摘录《直指》卷十八
处方45、丹砂丸处方海带、海藻、辰砂、茴香、木香、莱菔各等分(干者)。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疒颓)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处方46、硫黄丸别名木香硫黄丸
处方硫黄1两(细研),木香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肉豆蔻1两,茴香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铜青1两(细研),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奔豚气,攻筑心腹,膨胀疼痛,面色唇口青黑,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木香硫黄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47、飞步丹处方茅山苍术半斤(米泔浸1宿,切片子,用老葱白同炒半黄色为度),小茴香4两(炒)杜仲(炒去丝)1两,肉苁蓉(酒浸)1两,菟丝子(酒浸)1两(为饼),八角茴香(炒)半两,南木香(生)半两,韭子(酒浸)半两,破故纸(炒)半两,川楝子(取肉,炒)半两,葫芦巴(炒)半两,川牛膝(酒浸)半两,胡桃肉60枚(去皮油用),好川乌2枚(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煮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虚。
用法用量每服70丸,加至100丸,空心、食前好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
处方48、椒红丸处方川椒(微炒去汗,取红)5两,磁石3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巴戟2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硫黄2两(微炒,细研),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汗,炙令香熟),茴香子2两(微炒),盐花2两。
制法上为末。以羊肾3对,去尽筋膜,细研,用好酒2升相和,于银锅内熬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湿积冷腰痛,行立无力,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49、朝元散处方白芷、陈皮、厚朴、枳壳、桔梗、川芎、白芍、当归、茯苓、苍术、半夏、干姜、官桂、香附、吴茱萸、小茴香、甘草。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赤白带下,腹脐冷痛,子宫虚寒。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空心服。一方加乳香、没药各2钱半,乌药1两,酒煎,入米糖1斤,早晚随量饮酒。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处方50、硫黄丸处方硫黄1两(研细,水飞过),槟榔1两,木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1两,胡葫巴1两,茴香子2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晒干,炒令熟)。
制法上为末,醋煮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面色青黄,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51、川楝散处方川楝子1两(每个切作4片),青皮(汤浸去白,切,焙干)1两,木香2两,舶上茴香1两,巴豆50枚(去壳,不出油)。
制法上1处,炒令黄色,去巴豆不用,再入海金沙1钱,桂府滑石1钱半,同杵细末。
功能主治小肠气,膀胱气,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煎葱白酒热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七引《经效良方》
处方52、趁痛散处方川独活1两,五灵脂1两,乳香(别研)1两,白芷1两,北茴香1两,防风半两,百草霜半两,没药半两,生地黄(净)2两半,赤芍2两,当归2两,杜白芷3两,桔梗3两,草乌2钱(小麦汁煮透,去皮尖,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伤损,筋骨折断。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煨葱头酒或炒松节姜酒调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二十二
处方53、海蛤散处方海蛤3分(研),茴香子3分(炒香熟),薏苡仁半两,白术半两,槟榔半两(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击于下,小儿阴肾肿大而坚硬。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早、晚乳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七
处方54、椒红丸处方川椒3两,巴戟(去心)1两,茴香1两,川楝子肉1两,山药1两。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五脏,壮筋骨,明目去昏,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时温酒送下。老人,加附子1两(炮过)。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四引《医学切问》
处方55、寇相入朝汤处方沉香、木香、甘草、人参、茴香、肉蔻、草豆蔻、荜澄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冲冒雾气。
用法用量春天不可少服,空心进饵。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七引《卫生家宝方》
处方56、橘红散处方陈橘皮(去白)4两,甘草(炙)4两,茴香(淘去沙,炒)2两,白术(炒)2两,高良姜(炒)1两,姜黄1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中养气,温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盐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57、川楝散处方川楝子(蒸,去皮核)4两,破故纸(炒)4两,茴香(炒)4两,干姜(炮)1两,葫芦巴(酒浸,炒)3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膀胱小肠气痛,脐下撮疼,上冲心腹,面色萎黄,脚下隐痛,四肢倦怠,不思饮食,夜多旋溺,外肾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热酒调下。
摘录《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
处方58、蛔疳散处方使君子1分,槟榔1个,轻粉1字,定粉1钱,茴香半钱,黄丹半钱,苦楝根末(炒)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蛔疳。
用法用量每服1-2钱,临卧时煎肉汁汤调下,须进2-3服。虫下再调气。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四十八候》
处方59、蠲痛乳香丸处方乳香(别研)1两,肉桂(去粗皮)1两,茴香(炒)1两,川楝子肉1两,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黑牵牛(炒)1两,草乌头(去皮尖,锉,盐炒令黄,去盐不用)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无灰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通经络,不发脚气。主寒湿脚气。足下隐痛,行履艰难,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食前服4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60、聚宝丹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山茱萸(去核)1两,五味子1两,干山药1两,石莲肉1两,鸡头肉1两,金樱子1两,巴戟(去心)1两,破故纸(炒)1两,杜仲(去粗皮,炒断丝)1两,牛膝(酒浸)1两,熟地黄(酒浸,焙)1两,石菖蒲1两,远志(去心)1两,枸杞子(酒浸,焙)1两,龙骨1两,楮实1两,茴香(炒)1两,仙茅1两,肉苁蓉(酒浸,焙干)1两,沉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正气,祛风活血,逐寒除湿,填精益髓,强阴壮阳,聪耳明目,开心益智,暖胃化食,消痰宽中,杀九虫,通九窍,补五脏,秘精气,止梦遗,除咳嗽,养肌肤。主五劳七伤,诸虚不足,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以朱砂为衣。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如有气滞不顺,用木香调气散,入盐少许,汤调送下。
摘录《瑞竹堂方》卷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