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茯苓的处方(七十六)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501~4560共60个。

处方1、甘草散

处方甘草3分(炙微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黄熟),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连半两(去须,微炒),龙骨1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暴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地黄煎丸

处方生地黄20斤(洗,捣取汁),熟干地黄(焙)2斤,生干地黄(焙)2斤,甘草(炙,锉)半斤,醇酒1斗(用无灰者),菟丝子(酒浸,别捣)4两,鹿角胶(炙燥)4两,白蒺藜(炒,去角)4两,牛膝(酒浸,切,焙)4两,干漆(末,用酒拌和,炒令烟尽)4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白槟榔(煨,锉)4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萆薢4两,覆盆子(去梗)4两。

制法上除生地黄汁并酒外,余各为细末。先取地黄汁与酒5升,于银锅内慢火煎30沸,次下鹿角胶搅匀消尽,次下地黄末,又次下诸药,添酒,以柳枝不住手搅,候堪为丸,即分为20剂,余以蜡纸裹于宽瓷瓶内封贮。旋取1剂,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补诸虚,牢牙齿,荣须发,久服坚筋骨,长肌肉,悦颜色,聪耳明目,令人壮健。主虚劳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用地黄酒下尤佳。余药收经3月余,取于日中晒之,依前收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处方3、八物汤

处方人参、甘草、白芍、白术、当归、干姜、川芎、茯苓、熟地。

功能主治死胎下后用此调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宋氏女科》

处方4、利肾汤

处方泽泻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槟榔(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气有余,脊脉痛,气乏不欲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5、豆蔻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1分,桂花1分,甘松1分,陈皮(去白)5两,干姜(炮)5两,川芎2两,白芷2两,白术2两,益智1两,肉豆蔻1两,缩砂仁1两,人参1两,红豆1两半,茯苓(去皮)1两半,官桂1两半,五灵脂1两半,枇杷叶1两半,芍药1两半,苍术(净炒)半斤,甘草(炒)5两半,桔梗2两半,当归3两(焙),木香半两,厚朴(姜制)4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诸虚百损,气血劳伤,阳气久衰,下寒阴汗,中脘停痰,心腹痞闷,疼痛呕哕,减食困倦,泄泻肠滑,因病虚损,正气不复,妇人月信不匀,产后产前诸病,一切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2钱,浓煎生姜枣汤调下,食前,日进2服;或姜、枣同煎,和滓服亦妙。

摘录《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6、橘红丸

处方化橘红24两,贝母16两,茯苓16两,麦冬16两,杏仁(去皮,炒)16两,生石膏16两,瓜蒌皮16两,橘皮16两,生地16两,桔梗12两,紫菀12两,法半夏12两,苏子(炒)12两,甘草8两,冬花8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2钱,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肺祛湿,止嗽化痰。主肺胃湿热,咳嗽痰盛,胸中结满,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2丸,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7、补中去毒散

处方黄耆1钱,银花1钱,茯苓1钱,人参2钱,白术2钱,生地2钱,甘草4分,连翘4分,当归2钱,青皮3分,白芷5分,乌梅1个,大枣1个。

功能主治补气血,去毒。主产后乳生痈,巴破出脓,寒热往来如疟,1日1发,或2-3日1发。

摘录《女科秘要》卷七

处方8、柏子仁丸

处方柏子仁(炒,研)2两,干地黄2两,茯苓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桂(取心)1两,五味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石斛(去苗)1两,鹿茸(去皮,截作片子,酥炙)1两,酸枣仁1两,覆盆子1两,沉香1两,黄耆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臂痛,不得屈伸,筋脉挛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9、白术汤

别名白术散

处方白术2两,五味子1两,半夏(汤浸7次)1两,白茯苓(去皮)1两,橘红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五脏受湿,咳嗽痰多,上气喘息,身体痛重,脉来濡细,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白术散(《普济方》卷一六一)。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一引《济生》

处方10、地黄丸

别名干地黄丸

处方干地黄1两6株,大黄1两6铢,茯苓18铢,当归半两,柴胡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生肌肉。主小儿胃气不调,不嗜食。

用法用量干地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专疗胃中气血不调,饮食不为肌肉。故专取地黄治伤中,逐血;当归治寒热,和脾;柴胡升少阳生气;杏仁下胸中逆气;大黄涤六腑实热;茯苓守五脏真气也。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11、茅根散

别名茅根汤

处方白茅根8两(生),瞿麦穗4两,白茯苓4两,蒲黄1两,桃胶1两,滑石1两,甘草(炙)1两,紫贝10个(烧),葵子2两,人参2两,石首鱼脑骨20个(烧)。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产后诸淋,无问冷、热、膏、石、结气。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灯心20茎,煎至7分,去滓温服。亦可为末,煎木通汤调下2钱,如气壅闭,木通、橘皮煎汤调下。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12、诃黎勒散

处方诃黎勒2两(煨,用皮),附子1两(炮,去皮脐),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3分,当归半两(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神曲1两(微炒),黄耆3分(锉),桂心2两,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13、百合二母汤

处方百合1钱,知母1钱,贝母(去心)1钱,麦冬1钱,白茯苓8分,天花粉8分,前胡8分,陈皮(炒)7分,白术7分,黄芩7分,桔梗7分,五味子9个,生地(酒炒)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上热血虚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空心、食远各1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14、阿胶四苓散

处方阿胶3两(蒲黄灰炒),茯苓1两半,白术1两半(炒),猪苓1两半,泽泻1两半。

制法制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脾亏血热,扶湿热而血不归经,尿血不止,胎孕不安,脉弦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生地汁调下。

各家论述方中白术健脾生血,以统妄行之血;茯苓渗湿和脾,以清湿热之气;猪苓利三焦之湿;泽泻泻膀胱之湿;阿胶补阴益血以止血也。生地汁调散,使湿热并化,则经气清和,而经血自归,无妄行之患。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15、安蛔汤

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伤寒吐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16、利格汤

处方陈皮1钱,滑石1钱,木通1钱,半夏8分,茯苓8分,人参芦1钱半,甘草4分。

功能主治关格。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再煎探吐。中气不运者,去滑石、木通、参芦,加人参、白术、升麻、枳实、瓜蒌。

摘录《简明医彀》卷三

处方17、固气汤

处方乌药(锉)2两半,沉香2两半,赤茯苓(去黑皮)2两半,麦蘖(炒)2两半,枳壳(去瓤,麸炒)2两半,黄耆(锉)2两半,木香2两半,甘草(炙)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上气喘满,痞胀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18、白术汤

别名茯苓半夏汤

处方炒神曲2钱,陈皮3钱,天麻3钱,白术5钱,白茯苓5钱,麦糵面(炒黄色)5钱,半夏5钱。

功能主治驱风导痰,祛宿食。主风邪覊绊于脾胃之间,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茯苓半夏汤(《东垣试效方》卷三)。

各家论述《杏苑》:脾胃虚弱,覊风挟痰,宿食不化而作恶者,法当治中为本,驱风导痰,祛宿食为标。是以用白术补中气,神曲、麦芽消宿食,天麻驱风、茯苓、半夏豁痰,用橘红、生姜散逆气以止呕吐。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19、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3分(锉),川升麻3分,葳蕤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菀3分(去苗土),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子芩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气实热,烦闷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20、补气和中汤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苍术、黄柏、白芍、茯苓。

功能主治痿躄。

摘录《证治汇补》卷七

处方21、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前胡(去芦头)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胸胁短气,妨闷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22、安胎万全神应散

别名安胎万全汤、安胎万全汤

处方当归(酒浸)1钱,川芎6分,白芍(炒)7分,熟地(姜汁浸)8分,白术1钱,黄芩1钱,黄耆(蜜炒)7分,杜仲7分,砂仁5分,阿胶6-7粒,茯苓7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孕妇三月前后,或经恼怒,或行走失跌,损伤胎气,腹痛腰胀。

用法用量安胎万全汤(《仙拈集》卷三)、安胎万全神应汤(《产科心法》下集)。见血1-2日,未离宫者,加一剂自安。倘先三四五月内已经半产者,将及前月分略觉腰骨酸胀,忙服一剂安之,过此必安;不可加减,百发百中。胸前作胀,加紫苏、陈皮各6分;白带或红,多加阿胶,地榆1钱,艾叶7分;见红,加川续断1钱,糯米100粒。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处方23、扶元益阴膏

处方党参1两,于白术1两(炒),茯苓1两(研),白芍8钱(酒炒),归身1两(土炒),地骨皮1两,丹皮6钱(去心),砂仁4钱(研),银柴3钱,苏薄荷2钱,鹿角胶5钱(溶化),香附6钱(制,研)。

制法共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浓,加鹿角胶溶化,兑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水冲下。

各家论述益阴,则是凉血滋阴、调补肝肾。以异功健脾益气,逍遥理脾调肝,加以鹿角胶温补肾阳,地骨皮滋肾凉血,丹皮清热凉血,易柴胡为银柴胡者,推测应有阴虚发热之症状。本方配伍稳妥,通补并行,可长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处方24、龙骨丸

处方龙骨半两,甘草(炙)半两,赤石脂半两,乌梅肉(炒)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锉,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3分,黄连(去须)3分。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日久泄泻,倦怠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25、妇宝胜金丹

处方人参3两,全当归3两,白芍药3两,赤芍药3两,川芎3两,白芷3两,熟地黄9两,茯苓5两,桂心5两,牛膝5两,牡丹皮5两,藁本5两,血珀1两,朱砂(飞)1两,白薇8两,赤石脂2两,白石脂2两,乳香2两,没药2两,粉草1两5钱,香附(制)2斤。

制法先将赤、白石脂醋浸三日,炭火上煅七次,再淬,醋干为度,研细;次将各药用好黄酒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二日,晒干为末,与石脂和匀,炼蜜为丸,每重3钱,辰砂、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止带除浊。主胎前产后一切杂证。经水不调,或经前腹痛,或经后淋漓,或赤白带下,或血症血瘕;妊娠呕恶冲逆,腹痛腰酸,胎气不安,饮食少进,或带下见红,似欲小产,或临月阵痛,腰酸下坠;产后偏身发热,不省人事,或风寒发热,或停食发热,或儿枕骨痛,或血晕,血崩,头热心烦,有汗,或恶露不尽,腰痛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经水不调,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或经前腹痛,或经后淋漓,一切赤白带下,血症血瘕,妊娠呕恶冲逆,腹痛腰酸,胎气不安,饮食少进,砂仁壳汤化下;妊娠带下见红,似欲小产,人参汤化下;妊娠临月阵痛,腰酸下坠,乳香米汤化下;产后偏身发热,不省人事,陈黑鱼头煎汤化下;产后风寒发热,桔梗汤化下;产后停食发热,枳壳、蒺藜煎汤化下;产后儿枕骨痛,山楂肉(炒焦)3钱煎汤化下;产后血晕,血崩,头热心烦,有汗者,人参煎汤,加童便少许化下;产后恶露不尽,腰痛发热,红花汤化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处方26、防己汤

处方防己3两,人参4两,桂心2两,茯苓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皮水。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处方27、白鲜汤

处方白鲜皮7分,麦冬7分,茯苓7分,杏仁7分,细辛7分,白芷7分,桑白皮1钱,石膏1钱。

功能主治鼻干痛。

用法用量用黑豆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28、导赤散

处方木通、甘草、车前子、瞿麦、滑石、赤茯苓、淡竹叶、山栀。

功能主治痘疮收靥后,小便不利,热蓄膀胱者。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29、白术散

处方人参、白术、陈皮、甘草、香薷、厚朴、藿香、乌药、茯苓、猪苓、泽泻、苍术、木瓜、干葛、竹茹。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阴阳不和,清浊相干;或胃气素虚,饮食过度,触冒风寒,填塞上中二焦,以致挥霍撩乱。或吐或泻,或吐泻交作,胎气上逼心胸,甚则反目上视,手足厥,冷汗。

各家论述是方四君以固中,猪、泽以利水,藿、陈、厚朴以和胃,苍术、乌药燥湿理气,木瓜恐有转筋,葛根引入阳明,竹茹清胃火、止烦逆,香薷亦佐行水,非清暑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30、来苏散

处方甘草(捣,焙,去滓)1两,肉桂(去皮,不近火)1两,桔梗(净,焙干)1两,防风(净洗,焙)1两,五加皮(净洗,焙)1两,赤芍药(净洗,焙)1两,荆芥穗(别轻焙)1两,柴胡(去苗,净洗,焙)1两,干葛(焙,捣筛粉,去皮)1两,白茯苓1两,麻黄1两半(去节),陈橘皮1两半(去白,焙)。

制法上须州土新好者,焙干,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男女五劳七伤,憎寒壮热,骨节酸痛,口舌干苔,四体骨蒸,伤寒头疼,背膊劳倦,膈胃烦壅,多睡昏沉,或时咳嗽,面无颜色,小便黄赤,妇人血风劳。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3片,乌梅、大枣各1个,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热服,日3次。解劳倦,及不染山岚瘴气。时行伤寒,如伤寒壮热头痛,连进2-3服,稍轻调理,每日3服,并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八引《卫生家宝》

处方31、苓甘栀子茵陈汤

处方茵陈蒿3钱,茯苓3钱,栀子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湿证,便涩,腹中胀满。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若湿热在脾,当加大黄、芒消;如湿热但在肝家,而兼脾肾寒湿,当加干姜、附子;若膀胱无热,但用猪苓,利其小便可也。

摘录《医学金针》卷二

处方32、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6两,地骨皮6两,铁精(亦名轻铁)6两,天灵盖(浸童便2升,煮)3两。

制法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劳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汤送下,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33、赤茯苓汤

别名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2两,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龙骨2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牡蛎1两(焙为粉),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九日,下之后,胸膈烦满,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

用法用量茯苓汤(《普济方》卷一三一)。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34、红绵散

处方全蝎1份,人参1份,茯苓1份,天麻1份,麻黄(去节)半两,大辰砂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镇心。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躁闷,热渴,夜啼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少许,加薄荷叶同煎10沸,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刘氏家传》

处方35、地龙散

处方地龙(去土,炒)半两,半夏(生姜汁捣作饼,焙令干,再捣为末)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头痛及产后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钱匕,生姜、荆芥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36、扶倾汤

处方人参5钱,当归5钱,茯苓5钱,半夏2钱,附子1钱,破故纸1钱,黄耆1两,麦冬1两,砂仁3粒,白术5钱。

功能主治痰湿结而不散,猝倒,肉跳心惊,口不能言,手不能动,足不能行,痰声如鼾,惟双目能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37、补肝汤

处方茯苓1钱,桔梗1钱,茺蔚子2钱,黄芩1钱,防风2钱,川芎1钱,知母1钱,黑参1钱,当归身2钱,人参1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散虚热。主滑翳内障。

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金鉴》卷七十七

处方38、豆蔻草果饮子

处方肉豆蔻1个(煨),草果1个,槟榔1个,绵黄耆(捶,蜜炙)1钱,白茯苓1钱,白芍药1钱,白术1钱,甘草1钱,陈皮1钱,半夏曲1钱。

功能主治小儿痞气未解,重复取利,致之虚乏,腹肚(疒丂)痛,不思饮食,面目虚浮,强食呕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匕,生姜3小片,乌梅半个,枣子1个,用藤纸包裹蘸湿,煨令香熟,去纸,用水小小盏,煎至半去滓,适口,食前、空心服。两滓并煎,兼与小沉香煎丸服之。

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处方39、赤茯苓散

处方人参、白术、赤茯苓、香薷、泽泻、猪苓、莲肉、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医方大成》

处方40、定痛消毒饮

处方人参、当归、升麻、川芎、白芍、桔梗、枳壳、茯苓、半夏、柴胡、甘草、羌活、防风、厚朴、白芷、天花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脑疽。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灯心30茎,水煎,空心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处方41、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热痰实,三焦痞结,烦闷壮热,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生姜1枣大(拍破),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42、参苓白术丸

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白茯苓2钱,陈皮2钱5分,山药1钱2分,木香1钱3分,神曲(炒)1钱2分,青皮1钱2分。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凡人平素肌肥、痘后羸瘦,虽能饮食亦不能发肌肤,气血虚所致者。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阴日服。若泄,加诃子1钱2分。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43、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贯众1两,缩砂仁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喉中生谷贼,结肿疼痛,饮食妨闷。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掺喉中,以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44、空青丸

处方空青半两(烧过,细研),赤茯苓1两,甘菊花半两,覆盆子1两,枸杞子1两,羚羊角屑半两,羌活3分,人参3分(去芦头),槐子3分(微炒),车前子2分,玄参3分,决明子1两,楮实1两(水淘去浮者,微炒)。

制法上为末,入空青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黑风内障。肝肾风虚,上焦客热,昏暗不见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竹叶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45、补脾汤

处方人参2钱,焦术3钱,黄耆1钱,茯苓1钱半,橘红1钱半,砂仁8分,炙草5分,姜、枣、枇杷叶(去毛,炙)。

功能主治噎膈。

用法用量方中姜、枣、枇杷叶用量原缺。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46、补肝丸

别名兔肝丸

处方兔肝2具,柏子仁1两6铢,干地黄1两6铢,茯苓1两6铢,细辛1两6铢,蕤仁1两6铢,枸杞子1两6铢,防风1两,芎䓖1两,薯蓣1两,车前子2合,五味子18铢,甘草半两,菟丝子1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痹所损,眼暗(目巟)(目巟)不明,寒则泪出。

用法用量兔肝丸(《圣济总录》卷一○八)。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于前补肝丸中除去青葙、桂心、葶苈、杏仁、茺蔚、黄芩、地肤、泽鸡、决明、门冬十味,添入山药、柏仁、芎䓖、甘草。较前补肝丸用法稍平而补肝之功最稳。肝肾精血不充、兔肝有同气相感之力,细辛、防风开发经络之滞,则诸药方得上注于目也。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47、茯苓白术散

处方茯苓3钱,白术1钱,人参1钱,木通1钱,肉豆蔻(炮)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诃肉2钱(煨),枳壳(炒)1钱,甘草1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痢或白或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灯心煎服,或加陈米1撮煎。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48、补脾助元散

处方白术(新者)3两(米泔浸1宿,晒干,铜锅内隔纸炒过),白茯苓(坚者,去皮)1两,莲肉(去心)1两5钱,广陈皮(去白)1两,大麦芽(炒去壳,取粉)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入白糖霜2钱,瓷器盛贮。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令人能食。

用法用量常安火边,空心或食远滚白汤调下2-3匙。

注意老人最宜服。忌怒气。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五

处方49、补精养心丸

处方牛膝(去苗,酒浸,焙)1两,干山药(焙)1两,山茱萸肉1两,白茯苓(去皮,水飞)1两,肉苁蓉(酒浸,去甲白膜)1两,远志(水浸,去心)1两,茴香(青盐水拌,炒)1两,杜仲(姜炒,去丝)1两,楮实子(去梗)1两,五味子1两,归身(酒浸)1两5钱,枸杞子1两5钱,熟地黄(酒浸,焙,姜汁浸)1两5钱,麦冬(去心,酒浸)1两5钱,人参(去芦,夏月减半)1两5钱,白术(土炒,去梗)1两5钱,虎骨(酥炙)1两5钱,黄柏(酒炒)1两。

制法上各制净、称足,为极细末,炼蜜加酒一钟,姜汁一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虚百损,精寒不固,腰眼疼痛或无力,及神思不定,恍惚不安,一切不足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浸酒亦好。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50、决明丸

处方石决明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半两,细辛半两,大黄1两,茯苓1两,知母1两,茺蔚子1两,黑参1两,防风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细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行实热。主滑翳内障。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前茶清送下。

摘录《金鉴》卷七十七

处方51、白术附子汤

处方白术2两,附子(炮)、茯苓(去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肠胃虚湿,肠鸣泄泻,或多自汗。

用法用量方中附子、茯苓用量,《普济方》引作“各一两”。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引《济生》

处方52、百部散

处方百部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1两(锉),天门冬1两(去心),紫菀1两(去苗土),贝母1两(煨微黄),赤茯苓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肩胛渐高,唾出脓血,其味腥咸。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53、诃子丸

处方诃子(去核)、白茯苓(去皮)、桃仁(去皮尖,炒)、枳壳(去瓤,锉,麸炒)、桂心(不见火)、槟榔、桔梗(炒)、白芍药、川芎(洗)、川乌(炮,去皮尖)、人参(去芦)、橘红、鳖甲(淡醋煮,去裙膜,洗净,酸醋炙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伏积注气,发则喘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酒送下;熟水亦得。

摘录《本事》卷三

处方54、补肺汤

处方黄耆(锉细)2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紫菀(去苗土)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当归(切,焙)2两,五味子2两,远志(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锉)1两,钟乳(研成粉)1两,白石英(研成粉)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再入研药同和匀。

功能主治吐血后,胸中痞痛,口燥不喜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处方55、防己散

处方防己(锉)1两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两,独活(去芦头)1两1分,秦艽(去苗土)1两1分,黄耆(锉,炙)1两1分,丹参(去苗土,微炙)1两1分,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1分,松脂(炼过,放冷研)1两1分,人参1两1分,苦参(锉)1两1分,白术(炒)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芍药1两1分,芎䓖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蒺藜子(炒,去角)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天门冬(去心,焙)1两半,葛根(锉)1两半,干姜(炮)1两,蜀椒(炒去汗,去闭口者并子)1两,玄参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风癞,眉须堕落,及身面瘙痒,腹中烦热,身上瘾疹,起如枣核,疼痛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渐加至3钱匕,空心食前、夜卧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56、补骨脂丸

处方大草乌头4两(水浸1-2片,擦洗乌头皮尽,切片子,控干,每1斤乌头,用盐4两,淹,春、冬7日,夏、秋3日,候盐味入尽,晒干,慢火旋旋炒,直候色焦褐,取2-3片嚼,如不麻人方用),苍术4两(去皮,米泔浸1宿,连泔煮7-8沸,取出,以水洗去泔,切片子,焙燥)。二味用葱白大者10茎,湿纸裹,煨,切碎,烂研,拌上药,同淹1宿,焙干,草乌不须葱淹亦可。川楝子(炮,去核)2两,台椒(去目并合口者,蒸1宿)2两,补骨脂(炒)2两,巴戟(去心)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炒褐色,研如油,旋入)2两,舶上茴香(炒)2两,白茯苓(去皮)2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湿流注肾经,渐成下部之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7、肥儿丸

别名补养肥儿丸

处方山药2两(炒),茯苓1两5钱,白扁豆(炒)1两5钱,五谷虫(淘洗净,炒)1两5钱,山楂(炒)1两5钱,白芍(炒)1两5钱,麦芽(炒)1两5钱,神曲(炒)1两5钱,当归1两5钱,白术(土炒)1两,陈皮1两,使君子肉(煨)1两,生甘草7钱,胡连7钱(姜汁炒)。

制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常用可免饮食伤脾之症。主面黄肌瘦,食积脾疳,大便不结,疳泻。

用法用量补养肥儿丸(《仙拈集》卷三)。

摘录《种福堂方》卷四

处方58、赤茯苓散

别名七气汤

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七气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59、苓甘五味姜辛汤

别名五味细辛汤、苓甘姜辛汤、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

处方茯苓4两,甘草3两,干姜3两,细辛3两,五味半升。

功能主治气逆上冲,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肺经感寒,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五味细辛汤(《鸡峰》卷十一)、苓甘味姜辛汤(《普济方》卷一四○)、桂枝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张氏医通》卷十三)。

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眼前汤己,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枝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60、变阳汤

处方黄耆3两,当归2两,山药2两,肉桂5钱,半夏3钱,人参1两,茯苓1两,锦地罗5钱。

功能主治阴毒不起,背痈溃烂,洞见肺腑,疮口黑陷,身不能卧,口渴思饮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青囊秘诀》卷上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