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历下邑属地。公元前694年(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泺,指泺水,发源于趵突泉,是济南见于记载最早的地名。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辖区为济北郡历城属地。西汉初年,始有“济南”之名。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辖区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自东汉至三国鼎立时期,辖区为济南国历城属地。至东晋,复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隋唐时期,济南郡先后改为齐州、齐郡,属地为齐郡历城所辖。唐护国大将军秦琼(570~638年)在辖区东北估衣市街北侧(今五龙潭公园)建秦琼府。
唐末,地方割据。五代十国时期,辖区先后为梁、唐、晋、汉、周
国齐州历城县属地。
997年(宋至道三年),辖区为京东路齐州历城属地;1074年(宋熙宁七年),为京东西路齐州历城属地;1078年(宋元丰元年),改属京东东路;1116年(宋政和六年),为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从1128年(金天会六年)至1213年(金崇庆二年),辖区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元代,属地为济南路历城所辖。外地回民陆续迁入辖区定居,东北部逐渐形成街巷。始有大街(今永长街),继有后街(今西青龙街),东街(今长春观街),西街(今永长街西段),城顶一带估衣市街、剪子巷、花店街、粮食市街,商贸集市,日趋繁荣。长春观及后阁楼、万竹园、清真南大寺等一批著名建筑落成。
1369年(明洪武二年),济南修建府署。1371年(洪武四年),以砖石修济南城顶,西开泺源门。1376年(洪武九年),济南设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山东全省政治中心和首府。辖区迎仙桥外始设馆驿总站,后形成馆驿街。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军占据济南后,沿用明代建制,属地仍为济南府历城所辖。
1901年(清光绪廿七年),德国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于1904年7月(光绪三十年六月)竣工通车,济南第一个火车站设五里沟北首。同年5月,山东巡抚周馥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济南自开商埠,划定商埠范围,东以西圩壕(今顺河街),西至大槐树(北、中、南大槐树庄),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二里(计十方里),划界内有:馆驿街、魏家庄、东太平庄、三里庄、五里沟庄、北上山庄、南上山庄、三合庄、西太平庄、民生庄等村庄。开辟商埠初期,东西只有三条经路,南北七条纬路(以纺织经纬线命名),沿街建平房棚户、四合院等。济南设商埠局,辖区商埠地带属商埠局管辖。
民国初年,辖区商埠以南地区属岱北道历城县管辖。
1914年,属济南道历城县管辖。
1908年及1926年商埠界址两次扩展。向西展界至纬十路,向南展界至经七路。
1917年3月,市政公所成立。
1920年,商埠局与市政公所合并更名为市政厅,辖区属市政厅管辖。
1929年,济南设市。辖区为济南市城外三区和商埠一、二、三区。
1938年,日伪当局将经七路以南辟为日本人聚居地,并调整区划,辖区为城外西区和商埠东区、商埠中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统治期间,经七路以南至经十路段为半建成区。
济南解放后,1949年开辟经十路以南地区,先后将王家庄、张安庄、信义庄、南四里村、北四里村、小梁家庄等村庄田野辟建为城区。
1951年辟建文化西路。
1952年辟建邮电新村,1954年辟建共青团路。
1960年,城区再次展界,南郊梁家庄、陈家庄、小陈家庄等相继辟为市区。
1978年辟建七里山居民小区、六里山居民小区。
1980年拓宽纬二路。
1982年辟建林祥南街居民小区。
1985年辟建郎茂山居民小区。
1986年辟建舜玉路居民小区。
1987年拓宽经四路东段,辟建乐山街居民小区。
1989年,辟建凤林街、东八里洼居民小区。
1990年,辟建杆石桥南街居民小区。至1991年拓宽经七路、西青龙街(拓宽后改称泺源大街),城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旧城改造和城市开发日新月异,辖区历经近百年沧桑,城区布局已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