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的历史沿革

江油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设郡,后改江油县。东汉设置的德阳县,以后历经演变,到隋初县境分置阴平、昌隆2县。以后又几经演变,至南宋时江油县治迁入县境后,分置江油、彰明2县。

1935年红四方面军驻县时,曾分设过济时、重华、彰明3县和中坝镇。

1940年8月,为适应抗战需要,统一行政区划,撤销联保改为乡镇,撤并部分保、甲。全县仍分为3个区,原24个联保改为4个镇17个乡,原492个保撤并为295个保,原4920个甲撤并为3156个甲。时为区、乡(镇)、保、甲四级制。与江油相邻的彰明县,当年也在按省政府指令调整县以下行区划,撤销区的建制,由县政府直辖联保(当时彰明是全省最小的一个县,面积仅600多平方千米)。

1950-1955年,先后7次调整行政区划。至1955年,全县分设5个区(县的派出机构)、2个镇、32个乡、284个村、10个居民委员会,约3000个村(居)民小组。

1958年江油、彰明两县合并为江彰县,全县分设为9个区、40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61个管理区、1588个生产小队。

1959年复改江油县。

1984年后,江油县(市)多次进行撤区并乡建镇工作。

1997年,全市面积2719.3平方千米,人口85万,辖4街道20镇21乡,市政府驻中坝镇。

198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江油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油市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2000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0个镇、21个乡:长钢街道、武都长钢街道、含增长钢街道、华平街道、中坝镇、三合镇、太平镇、含增镇、青莲镇、彰明镇、龙凤镇、武都镇、大康镇、新安镇、战旗镇、双河镇、永胜镇、小溪坝镇、重华镇、河口镇、厚坝镇、二郎庙镇、马角坝镇、雁门镇、九岭镇、西屏乡、方水乡、八一乡、香水乡、大堰乡、东兴乡、北城乡、义新乡、贯山乡、新春乡、新兴乡、东安乡、文胜乡、铜星乡、重兴乡、云集乡、石元乡、敬元乡、六合乡、枫顺乡。有彝族、藏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12月8日,江油市北城乡政府驻地由白石村一组迁至白衣村九组天竹山。

2004年,江油市辖4个街道、21个镇、19个乡

2006年1月6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6]2号)批复同意撤销北城乡,将原北城乡的龙井、兴隆、云顶3个村和白石村的第五、六、七、八村民小组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永胜镇管辖,将原北城乡的白衣、柳林、代东、大坪、观雾、小河6个村和白石村的第三村民小组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武都镇管辖。

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4号)批复同意撤销文胜乡、大堰乡、贯山乡、西屏乡,设立文胜镇、大堰镇、贯山镇、西屏镇。

2015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5]2号)批复同意撤销方水乡、香水乡,设立方水镇、香水镇。4月29日,绵阳市政府批复同意江油市撤销原长钢三个街道成立长城街道:撤销长钢街道、武都长钢街道、含增长钢街道,设立长城街道,街道办事处驻长钢路130号,辖原长钢、武都长钢、含增长钢3个街道以及厚坝长钢生活区行政区域,共9个社区。同年,撤销八一乡,设立八一镇(川府民政[2015]13号)。至此,全市辖2个街道、28个镇、12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