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引起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确切病因还在探讨之中。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与本病可能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国内外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数倍,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母亲所生子女从小寄养出去,生活于正常家庭环境中,成年后仍有较高的患病率,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主要作用。目前已发现第5、11号染色体上存在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基因位点,未发现特异性的基因突变。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仍无定论,目前主要有3种假设,即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及异质性遗传。   (2)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近几十年来的神经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单胺类递质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精神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与神经递质或其受体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出了各种假说,主要有多巴胺(DA)活动过度假说、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通路障碍假说、兴奋性氨基酸假说及神经肽假说。其中以DA假说最受关注,提出DA活动过度假说,主要有两方面依据。第一,苯丙胺等DA激动剂的慢性使用,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症状;第二,氯丙嗪等药物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机制是阻断了DA受体功能。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A突触后受体存在增敏现象,这一现象最近已得到PET(正电子发射成像)研究的证实。最近10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5-HT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   (3)大脑结构的异常:对典型病例进行病理解剖研究发现恒定在中前颞叶(海马、嗅外皮质、海马旁回)存在脑组织萎缩,类似的表现也存在于额叶。CT和MRI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脑室的扩大和沟回的增宽,且脑结构异常的部位、程度与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有关。PET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的细胞结构异常,但这些变化没有特异性。   (4)子宫内感染与产伤: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儿,在胚胎期大脑发育过程就出现了某种神经病理改变,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期及围产期的合并症,也使本病的发病率提高。   (5)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患者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   (6)病前个性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中50%~60%具有孤僻、内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缺乏逻辑性、好想入非非等个性特征。国内研究也发现,病前具有胆小、犹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等性格的患者占40%。   (7)社会心理因素: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其病因学中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精神分裂症除了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外,临床上还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寄养子研究也表明,幼年的家庭环境,尤其是长期与精神分裂症家属有接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   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如幼年丧亲,学习或工作受挫、恋爱失败、夫妻离异、生活动荡、职业无保证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