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山东聊城临清市的历史沿革

临清之名始于后赵,取临近清河之意。

春秋时期,临清最早属齐国,后陆续改属晋国、卫国。

战国时期,临清改属赵国。

秦行郡县制,属东郡。

汉朝,属冀州部魏郡。

三国时期,属魏地属司州部阳平郡。

晋朝属司州部阳平郡。

南北朝时期。临清属济州部济北郡。齐周属清河郡。

隋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临清属贝州清河郡。

唐朝时期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

宋朝时期,临清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

辽、金时期,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

元代,临清府县分治,临清万户府,属枢密院直辖(全称“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治所在今天津大直沽;临清县属中书省濮州。漕运总司设在河西务,分司临清。

明代,临清明初为县,弘治二年(1489年)升为临清州,领馆陶、丘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

清代,顺治元年(1644),临清州不领县,属山东省东昌府。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临清州升为临清直隶州,领夏津、武城、邱县,直属山东省。

1912年,临清直隶州降为临清县,山东省废府设道,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

1914年改为东临道。

1926年改属德临道。

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属山东省。

1936年,全省下设12个行政区,区设行督察专员公署。鲁西北为第六区,临清时属第四区。

1940年4月,成立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鲁西北、运东4个专署,是时临清属鲁西北专署。

1941年6月,临清属中共中央北方局冀南行署第四专署。

1943年,临清属冀鲁豫行署第七专署。

1945年9月,临清解放,原临清县分设为临清市和临清县,均隶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1948年5月,临清市升为临清专级市,县为市领。

1949年3月,临清因棉花哄抢造成“临清事件”,复降为县级市,县、市分治。

1949年10月,改属河北邯郸专署;11月改市为镇(县级),县、镇分治。

1952年11月改属山东德州专署。

1952年12月改属山东聊城专署。

1954年改临清镇为临清市,临清市、县分治。

1956年清平县撤销,将其二区(金郝庄)、三(王集)、四区(康盛庄)、五区(戴湾)划归临清县管辖。

1958年县市合并,置临清市,属聊城专署。

1963年撤市复县。

1965年1月将临清县卫运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吕寨、老官寨五个区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建临西县。同时将馆陶县的潘庄、八岔路两个区划归临清县。

1983撤销临清县,设立临清市(国务院1983年8月30日批准)。

1996年8月12日,撤销大辛庄乡、老赵庄乡,设立大辛庄镇、老赵庄镇。

1999年12月6日,撤销八岔路乡,设立八岔路镇。

2000年6月13日,撤销唐园乡,设立唐园镇。

2000年,临清市辖3个街道、12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临清市共有694247人。

2001年,临清市辖3个街道、10个镇、3个乡:新华路街道、青年路街道、先锋路街道、唐园镇、烟店镇、潘庄镇、八岔路镇、大辛庄镇、刘垓子镇、魏湾镇、康庄镇、老赵庄镇、松林镇、尚店乡、戴湾乡、金郝庄乡。

2001年12月20日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撤销大辛庄镇,设立大辛庄街道办事处。

2010年经省、聊城市、临清市政府批准,撤销尚店乡、金郝庄乡、戴湾乡,设立尚店镇、金郝庄镇、戴湾镇,原所辖区域、镇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14年,临清市辖4个街道、12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