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代造船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代造船遗址

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两千多年前岭南地区文化发展历程遗留的重要遗迹。秦代造船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山四路、五路交汇处。自1975年起先后进行了三次局部发掘,出土了3座造船台和木料加工场等遗迹以及大量遗物,对于研究我国航海造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以及南越文王墓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座造船台平行并排于河滩之上,均由两行平行的樟木大木板组成滑道,下面铺垫枕木(杉木或蕈树),滑板上筑有两两相对的木墩承架船体。中间船台宽达2.8米,两侧船台均宽1.8米。

据造船专家推算,三座船台上可分别建造宽5-8米,载重25-30吨的平底木船,表明秦汉时代我国造船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此处造船遗址始建于秦始皇统一岭南时期。西汉初年南越王国建立之时,这里被填埋当做宫苑用地。其中一座造船台的覆盖土层中,发现有秦、汉半两钱以及“万岁”瓦当等文物,为确定遗址的废弃年代提供了佐证。

木料加工场处于造船台以南,里面尚存部分木料以及铁凿、铁锛、铁挣凿、铁钉、木垂球等造船用具。除此之处,这里还发现有大量木片、炭屑以及两个用以烤弯木料的“弯木地牛”,用来加工、烧烤船板。

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广州市老城区内,处于东起城隍庙、西至吉祥路、南到中山四、五路、北至广东省财政厅的范围内,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王宫和宫苑遗址。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宫苑建筑实例。

1975年,伴随着秦代造船遗址的发掘,南越国宫署砖石走道被发现,由此揭开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的序幕。至今,遗址总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主要有南越国宫署砖石走道、汲水砖井、宫殿散水以及宫苑蓄水池和石渠等遗址。

宫苑遗址以其大型石构蓄水池和曲流石渠而闻名。水池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池壁倾斜,池内埋有木制导水暗槽,并散落有石柱、石栏杆、石门楣以及砖、瓦、木等建筑构件。池底所铺石板古朴方正,并刻有“蕃”“赀”等大字。

曲流石渠在水池南不远处,长150米,全部石构而成,由西向东曲折迂回。石渠整体设计独特,构筑精巧。渠东头为弯月形石池;西头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外连曲廊。石渠之水由暗槽引自蓄水池,又以暗槽排入珠江。

南越文王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山岗,是西汉前期南越国第二代文王的陵墓。该墓发现于1983年,后经发掘,探明墓内情况并出土有大量珍贵随葬品,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为丰富的汉代墓葬。

该墓凿山为陵,深入地下20米,是一座彩绘石室墓。墓内平面呈“凸”字形,七间墓室,顶部以大石板封盖。前面三室盛放随葬器物;后面主室放置文王棺椁,墓主身穿丝缕玉衣;东侧室为墓主妻妾棺椁,西侧室为殉葬女仆。

墓内出土有各类随葬品1000余件,包括墓主生前衣食住行以及娱乐所用到的大部分器具。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等最为珍贵,属首次发现。这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岭南地区早期开发和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