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enti ertong
[外文]:problem child
通常指品德上存在较严重缺点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问题儿童还应包括那些性格发展上有偏畸的儿童。例如,有些儿童对道德规范有错误认识或明知故犯,缺乏道德感和抗诱惑能力,常有偷窃、欺骗、斗殴、放荡、破坏公物等不良表现;有些儿童甚至以公开的方式对与其对立者采取对抗、报复等行为;有些儿童的表现主要是焦虑,情绪易消沉,为消除由焦虑造成的内心紧张而采取逃避的方式,如不参加学习甚至逃学,不愿从事交往活动或在活动中消极应付以及对自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
成因问题儿童形成的原因应主要从儿童个性形成的过程和规律来探索。人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个性首先受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那些关系的影响;同时,政治关系、意识形态也对个性的形成起作用;另外,个人所参加的社会集团的心理也对个人心理产生影响。因此,一个人的个性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全部生活的影响。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有的是由不良需要或开始主要是由好奇、试探等幼稚的心理引起,有的是由于需要遭受挫折产生的不良情绪引起的,这些都是内部动因。但是这些内部动因必须在外部情境的诱发下才能成为现实的行为动机。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形成问题儿童的主要根源。有的父母对子女一味溺爱、娇惯;有的则对孩子专制、粗暴;有的对孩子歧视甚至虐待;有的则忽视、放纵。周围环境也对问题儿童的个性形成有一定影响。如社会上的坏人对儿童的引诱和拉拢以及经常接触有问题的伙伴。另外,学校教育不当,在问题儿童个性形成中有时也起一定的作用。总起来看,问题儿童的成因,不仅有儿童当前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也有过去生活经验的影响。
预防和矫治任何问题儿童的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因此预防和矫治首要的是讲求心理卫生,对问题儿童施以正确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体方法有:
(1)及时发现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征兆,防微杜渐。不良行为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较长的潜伏期。在潜伏期中,总会表现出一些征兆。如果在初期加以矫治就容易收效。例如及时矫治其疾病,改善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其与不良环境相隔离,改变父母和师长对待问题儿童的态度等等,这样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2)了解、掌握儿童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不应对儿童有过高过苛的要求。儿童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水平低。他们的一些过失实际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幼稚的表现。例如,儿童开始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往往只是受喜好或占有欲望的支配,而根本还没有“偷窃”的观念。这时如果简单地认定他在偷窃并加以严厉惩罚,则会伤害其幼小的心灵。正确的方法是,讲清道理,逐步使他懂得并渐渐学会处理个人和集体、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3)要重视矫正问题行为的内部条件。由于问题儿童的行为常常遭到指责,所以他们已丧失了自尊心。但是,所有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父母、教师应该相信问题儿童有向良性转化的内在可能性,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采取尊重、信任、谅解、同情、关切的态度,唤起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取得儿童的信任。这是提出教育要求的前提,也是矫正各种问题行为的基础。
(4)任何问题行为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矫正也会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间还往往会出现反复。因此,父母、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规律,因势利导,耐心地、逐步地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而且,教育者还要针对儿童的年龄和个性特征以及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尽量避免消极的惩罚。对问题儿童应该注重积极的感化和引导,把消极的惩罚减到最低限度。长期的心理刑罚对儿童是有害的。例如,儿童偶然做错了一件事,父母或教师就天天训斥他,或者长时间讨厌他,结果往往使儿童的情绪异常郁闷、不活泼,甚至长大成人还如此。所以,对于儿童过去的错误,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