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用户规模飞速扩张。通信基站的建设是否会带来辐射污染?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些疑惑,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电磁辐射研究专家,希望通过科学与事实厘清真相,解开人们心中的疑团。 通信基站辐射频率 不足以构成辐射污染 作为高科技产物之一,移动通信技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陌生的。而对于移动通信的认知的匮乏,正是基站辐射恐惧产生的根源。再加上学术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争议,导致在民众中引起了一些莫名的恐惧和抵触心理。 据了解,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做电磁辐射。其实,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电磁辐射环境中。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虽然普遍存在,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可怕。当电磁辐射能量(其大小用场强度表示)被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时,它对人体、有机体及其他生物体是有益的,它可以加速生物体的微循环、防止炎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看电磁辐射频率的高低,二是看电磁辐射功率的大小。只有当这两个因素超过一定的允许值而造成辐射污染时,才有可能会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电磁辐射还不能直接等同于电磁污染,更不能直接与人体健康直接挂钩。 目前,通信基站的辐射频率约为900兆赫兹,与电视的辐射频率基本相当,其发出和接收的功率只有十几、二十毫瓦,不足以构成辐射污染。 四类区域电磁辐射比较大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哪些地方的电磁辐射比较大呢?主要有电脑0.6米至1.5米的距离内;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工、科、医电气设备及VDT周围;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通信基站虽然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但是与电脑、家电和专业电气设备等相比,基站并不属于较强辐射源之一。特别是基于数字技术运用,现代移动通信辐射强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目前,通信基站标准主要参照国家环保部和卫生部颁发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具体而言,国家标准要求电场强度小于12伏/米,或者说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于40微瓦。而移动通信基站的辐射频率约为900兆赫兹,与电视的辐射频率基本相当。移动通信现在采取的是微蜂窝技术,无论是发出还是接收的功率都非常低。 同时,一般GSM基站天线高度均在35米至55米,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基站,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6微瓦每平方厘米。因此,GSM基站如果天线高度处于安全值以上、距离居民楼有一定的距离,电磁波在空中会进一步衰减,人们接受到的电磁辐射就更小了。 GSM移动通信采用的是微蜂窝技术,手机和基站通过电磁波双向联系,每个基站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为了保障良好的通话质量,就需要在多个地点建立多个移动基站,加大信息的覆盖率。不少市民担心,建在居民区的基站越多,辐射就越大。事实恰恰相反。基站的密度越大,基站发出的电磁辐射就越少。同时,与基站越近,手机发出的电磁辐射功率也越低。为了保证移动通信的顺畅和灵敏,通信基站就必须按地理位置和受益面积来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