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铜蓝鹟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铜蓝鹟的图片

铜蓝鹟(学名:Eumyias thalassinus,英文名:Verditer Flycatcher)是鹟科铜蓝仙鹟属的鸟类。

铜蓝鹟(学名:Eumyias thalassina,英文名:Verditer Flycatcher)为鹟科的鸟类,自成一属。全身铜蓝色,黑眼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及印度等南亚地区。

中文学名:铜蓝鹟

拉丁学名:Eumyias thalassinus

英文俗名:Verditer Flycatcher

命名作者:Swainson, 183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铜蓝仙鹟属(Eumyias)

繁殖区:东洋界 : Himalayas to Southeast Asia and Sumatra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746

主要羽色:蓝色

外形特征铜蓝鹟:形态特征图铜蓝鹟:形态特征图

体型略大(17厘米)、全身绿蓝色的鹟。雄雌两性尾下覆羽均具偏白色鳞状斑纹。

雄鸟:眼先黑色;

雌鸟:色暗,眼先暗黑。

亚成鸟:灰褐沾绿,具皮黄及近黑色的鳞状纹及点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近黑。

叫声:急促而持久的高音鸣声,音调无变或逐渐下降;较纯蓝仙鹟少低哑声。叫声为tze-ju-jui。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铜蓝鹟与雄性纯蓝仙鹟的区别:铜蓝鹟嘴较短,绿色较浓,蓝灰色的臀具偏白色的鳞状斑纹。

地理分布铜蓝鹟:地理分布图铜蓝鹟:地理分布图

繁殖于西藏南部、华中、华南及西南。部分鸟在中国东南部越冬。不常见于高至海拔3000米的松林及开阔森林。在较低处越冬。 习性:喜开阔森林或林缘空地,由裸露栖处捕食过往昆虫。

生活习性铜蓝鹟铜蓝鹟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高大乔木冠层,也到林下灌木和小树上活动,但很少下到地上。性大胆,不甚怕人,频繁地飞到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也能像山雀一样在枝叶间觅食。鸣声悦耳,早晨和黄昏鸣叫不息。

食性: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

生长繁殖铜蓝鹟铜蓝鹟

繁殖期在5-7月间,通常营巢于岸边、岩坡和树根下的洞中或石隙间,也在树洞、废弃房舍墙壁洞穴中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绿色苔藓构成,有时掺杂有细根和草茎,内垫有更细的须根和苔藓。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白色或粉红白色、有的在钝端被有暗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7-22mm×13.8-16mm。

保护现状铜蓝鹟铜蓝鹟

铜蓝鹟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局部地区较常见,种群数量较丰富。由于该鸟羽色艳丽,鸣声婉转,常被大量捕捉供笼养观赏,致使种群数量遭致一定程度的破坏,应控制捕猎,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