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aoyingsi Baita
[外文]:White Pagoda of the Miaoying Temple
中国元代佛塔。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妙应寺内。塔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主持建造。至元十六年(1279) 忽必烈又命以塔为中心建大圣寿万安寺。该寺在元代既是皇室在京师进行佛事活动的中心,又是最早译印蒙文、畏兀文佛经的场所。至正二十八年(1368)寺院被雷火焚毁。明天顺元年(1457)重建,改名妙应寺。现存建筑大体保留了再建时的布局。明成化、万历,清康熙、乾隆、宣统及民国年间对白塔及寺院进行多次修葺。白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也是中国和尼泊尔友好的历史见证。因塔通体涂白垩,故称妙应寺白塔,寺也因之称白塔寺。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在寺院后部的塔院正中,由塔基、塔身和塔刹构成,通高50.9米。基台 3层,下层平面呈方形,涂朱红色,台前设门,门前有台阶式横桥,分东西踏步可直登塔基,上、中层平面作“亞”字形,四角向内递收,束腰折角为圆形角柱;须弥座上层平盘挑出部分,以巨大的圆木承托,是为增强砖石结构的需要。须弥座式基台上,用砖砌筑并雕成巨大的仰覆莲瓣,形成莲座,其上有 5道金刚圈,以承托塔身,并收到从方形塔座自然过渡到圆形塔身的艺术效果。塔身为一巨大的覆钵,其上砌“亞”字形四出轩式刹座,座上立下丰上锐、稳重粗壮的刹身,砌成相轮十三重,即“十三天”,呈圆锥体。其上置直径9.7米的巨大天盘(即华盖),用厚木作底,上盖铜板瓦,板瓦间以 40条铜筒脊瓦接缝,并用 8 根固定在天盘边缘的铁索链拉紧,周悬铜质透雕华鬘、铃铎,花纹图案为佛像及佛字,状若流苏,其上多有善男信女姓名及年号。刹顶为一小型铜喇嘛塔,高约 5米,重 4吨。整座塔制度之巧,古今罕有。
1961年安装白塔避雷针,1962年整修塔身。1978年再次整修,并发现了元代八达马砖雕和乾隆十八年敬装的僧冠、僧服、经书和多种文物。1980年成立白塔寺文物保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