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angdao junqun shitiao
[外文]:enteric dysbacteriosis
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比例失调。正常人肠道中的菌群,主要为厌氧菌,少数为需氧菌,前者约为后者的 100倍。存在于肠道的正常菌群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尚有少数过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维持平衡,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如瘦弱婴幼儿,年老体弱和患急、慢性疾病者,以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者,尤其是应用广谱抗生素者,可使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而数量减少,耐药的过路菌过量繁殖,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这种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者最为常见。其次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所引起。
临床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类:
(1)定位转移。因人体抵抗力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肠道细菌可由肠道转移到其他部位或器官而发生感染。如寄生在肠道的大肠杆菌可转移到呼吸道,发生支气管炎和肺炎。又如拟杆菌可从下消化道转移至上消化道,分解胆汁中的胆盐,影响脂肪吸收,引起脂肪泻。
(2)自身感染。因各种原因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自身感染。如肝硬变时,肠道中大肠杆菌可引起原发性腹膜炎和败血症。
(3)比例失调。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3度:第1度,肠道正常菌群如大肠杆菌及肠球菌可以减少,但为暂时性和可逆性,一旦菌群失调的病因去除后可自然恢复。第2度,肠道正常菌群显著减少,过路菌过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的症状。第3度,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而消失,被过路菌替代,引起感染症状,即菌群交替症。如抗生素应用后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伪膜性肠炎。
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稀水便或粘液便,有时带脓血)、腹胀、腹鸣等。抗生素治疗后,先有症状好转,继而恶化,常为本病的重要临床特征。
诊断主要靠大便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镜检和培养,作细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查,尤其是多次动态观察。表现为正常菌群减少或消失,过路菌过量繁殖,大便中的细菌失去正常的数量、比例,而出现以耐药的过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为主的异常细菌组合。检测粪便中的细菌毒素,如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的毒素,也有助于诊断。
防治严格掌握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适应症,切勿滥用。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作大便的细菌学检查,监测大便中菌群的变迁,一旦发现异常的细菌组合,及时停用抗生素。此外,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如增强营养、注射γ球蛋白等也很重要。治疗应注意早期发现和诊断,及时停用抗生素。根据大便菌群的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如白色念珠菌可选制霉菌素口服,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可用万古霉素。同时,可用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表飞鸣)等或正常人粪便灌肠治疗。也可采用促进乳酸杆菌生长的制剂如半乳醣甙-果糖,可以扶植肠道的正常菌群。此外,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增强人体抵抗力如补充营养及维生素、少量而多次地输血等。
临床较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以下几种: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发生于患有急、慢性疾病的人,同时,长期和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了肠道的正常菌群,使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引起肠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高热、腹泻、大量稀水便或蛋花样便、腹胀、腹鸣、脱水和休克,腹痛常不明显。大便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成堆的阳性球菌。大便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正常肠道菌群如大肠杆菌等或很少见到。也可用免疫琼脂扩散法、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粪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由于本病多侵犯小肠和结肠,乙状肠镜检查可见典型坏死的肠粘膜,在脱落的细胞和附着于肠粘膜的伪膜中,培养有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的检查方法可以协助诊断。治疗上应立即停用抗生素,轻者常可自愈,重者则需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并可用正常人粪便灌肠治疗及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2)真菌性肠炎。多发生于瘦弱的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人,以及长期和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肿瘤药物的病人。常见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放线菌、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等。本病的病变主要为胃肠道粘膜的炎症、出血、坏死或伪膜形成。临床表现有慢性顽固性腹泻,呈水样便或粘液便,可带脓血,腹痛不明显,抗生素治疗后常使症状加剧。胃肠道真菌感染可伴有全身播散,使症状加剧。若为白色念珠菌引起者,常伴有鹅口疮。诊断依靠大便涂片镜检,可见真菌菌体、菌丝和孢子。大便培养可见:正常肠道细菌明显减少或消失,而有大量的真菌。治疗时,除停用有关的抗生素外,可应用制霉菌素、酮康唑和克霉唑等。有全身播散性感染者,可用二性霉素B。
(3)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由应用抗生素引起,主要为青霉素类、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的主要病因,占70~95%,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和传播。该菌能分泌细胞毒素和肠毒素,引起结肠粘膜炎症,伪膜形成和出血。临床表现为:在抗生素治疗后,出现发热、腹泻(稀水便及血便)、腹胀和腹鸣等。大便培养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大便中该菌的肠毒素和细胞毒素可以诊断。治疗应立即停用有关的抗生素;口服万古霉素疗效最好。也可应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并须注意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