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中国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和礼仪

中国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和礼仪。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旧约》就是犹太教的《圣经》,被基督教全部接受并作出新的解释。《新约》各卷形成于公元1—2世纪。4世纪中叶曾以罗马帝国皇帝名义编订《新约全书》并颁发各地使用。至397年,教会又对《新约全书》的内容和目次加以确认。这就是传世的《新约圣经》。基督教认为,《旧约》是上帝通过摩西颁布的“律法”,即同以色列人订立的“圣约”。《旧约》强调“律法”,以“公义”为本;以色列人背离约法,因而获罪遭罚。上帝又遣圣子基督降世为人,救赎在罪中受苦的人类。通过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牺牲,与人类订立《新约》。《新约》强调“救赎”,以“慈爱”为本。基督教产生之前定型的《旧约圣经》,被基督教视为基督降世的预言,而基督教产生之后形成的《新约圣经》,则被基督教看做“旧约”预言的完成,成为基督教特有的经典。基督教所有各派都承认《新旧约圣经》全由上帝默示写成,是上帝的启示,具有最高的权威,系基督教信仰的依据,为宣传教义和教徒行为的标准。

基督教的各项教义都要以《圣经》和教会传统为依据。在天主教,传述教义的权威属于教会,由教父、教皇、公会议和主教等执行。东正教除《圣经》外,还以《尼西亚信经》和前七次公会议决议为信仰标准。新教只承认《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最高权威。

基督教各派共同信奉的基本教义有:(1)信仰上帝(亦译“神”或“天主”)创造并主宰世界。上帝是“灵”,无形无体,没有方位,超乎万物之外,又贯乎万物之中,即既有超在性又有内在性。上帝全在、全知、全能、全善,具有理性和意志。(2)信仰拿撒勒的耶稣是救世主。他具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他在世界尚未创造前便与上帝圣父同在,即上帝的“道”(逻各斯)。为救赎世人,他借童贞女马利亚因圣灵感孕,降世为人,即“道成肉身”。他是“圣父”上帝启示的传递者,救世福音的宣告者,并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流血牺牲,代替人类祭献上帝,以作赎价。后来复活、升天,将来还要再临人世,施行最后审判。(3)信仰“圣灵”“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荣”,运行在世界和人类心中,使人知罪、悔改、成圣。基督教认为,圣父、圣子(耶稣)、圣灵都是神,但不是独立的三个神,而是同一“本体”的三个“位格”,三者构成上帝的统一整体。这就是“三位一体”教义。(4)相信教会是基督所建立的由上帝“选民”组成的团体,从使徒传下来,具有圣洁性和普世性,在世界上负有宣传福音的使命。(5)相信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所造,由身体和灵魂组成,在万物中居于最高地位,但因背离上帝而陷于罪恶之中,不能自救,唯有信靠基督才能蒙救称义,获得永生。上述教义在基督教各派神学中作了系统阐释和繁琐论证,并各有不同的侧重和倾向,但耶稣是救世主、基督为世人救赎的信仰则固定不变,这是基督教在信仰上与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

基督教的某些重要礼仪称为圣事或圣礼,其神学意义是借助可见的形式或表象,将不可见的神恩赋予领受者。天主教和东正教规定七种仪式为圣事:(1)洗礼,有重生和洗去原罪,赋予“恩宠”和“印号”,此后有权领受其他圣事的意义,故被视为加入教会的标志。(2)坚振,有使圣灵降于其身,加强其所受恩宠,以坚定信仰,振奋心灵之意。(3)告解,有赦免教徒在领洗后对上帝所犯的罪,以重新获得恩宠之意。(4)圣体,有与基督“融合为一”,以及与信徒心灵相通和教会统一之意。(5)终傅,有免罪祝福,使病重或垂危的信徒安心去见上帝之意。(6)神品,有使领受人“圣化”,以奉献上帝,为教会所用之意。(7)婚配,有为“上帝所配合”并对结婚双方祝福之意。新教一般只承认洗礼和圣餐两种是耶稣亲自设立的圣礼,也有少数教派不承认有圣礼。

基督教最普遍的崇拜仪式是主日礼拜。1世纪时,基督徒相信耶稣受难后在“七日的第一日”即星期日复活,经常在这一天聚会重温耶稣的教训,举行圣餐礼纪念他,称为“主的日子”。主日礼拜的仪式,现在各派繁简不一。一般都在教堂进行,由圣职人员主持。内容主要有唱赞美诗、祈祷、诵读《圣经》选段、讲道、祝福等。

基督教的节日各派各地不尽一致。教会规定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称圣诞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纪念耶稣受难后第3日复活,称复活节。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又称五旬节。因为据载,耶稣复活后第40天升天,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这就是基督教会的三大节期。

基督教在中国有1300多年的历史,自唐代以来曾四次传入中国,三次受挫,只是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解体,以及帝国主义的侵入,才得以渗入城乡各地,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宗教的相互影响,以及此长彼消的关系,确是颇为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