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室上性早搏(包括窦性早搏、房早、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早的临床意义不尽一致,因而其治疗原则也不相同。 1.室上性早搏的治疗原则 (1)大多数室上性早搏(包括功能性的和器质性的)可自动消失,故不需治疗。某些由特定病因(例如甲亢、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者,去除病因后也可自动消失。 (2)少数有明显症状(主要是心悸)并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室上性早搏,以及有可能引起心房颤动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频发或多源性房性早搏应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3)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首选药物:受体阻滞剂可用于与交感神经兴奋(如运动、情绪激动、甲亢等)有关的室上性早搏,也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洋地黄中毒或二尖瓣脱垂患者的室上性早搏。 (4)由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属慢反应组织,维拉帕米或硫氮酮等钙拮抗剂对窦性和房室交界性早搏有效。 (5)奎尼丁和胺碘酮都是强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但临床上很少用。 (6)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室上性早搏,用洋地黄等药纠正心力衰竭后,室上性早搏将随之消失或明显减少。由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上性早搏,轻者于停用洋地黄后可自动消失,严重时可用苯妥英钠治疗。 2.室性早搏治疗原则 (1)经过详细检查,除室早外未发现其他心脏异常者可认为是功能性的。若有明显症状,可给予适当镇静、安眠等相应处理。对有病因可寻的室早,去除病因后,室早多可自动消失,较少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很多有明显心脏病的患者,具有简单的室早和偶尔有复杂的室早,可不给抗室早治疗。 (3)紧急治疗。下列情况下室早应予积极和紧急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或任何急性心脏病并存时;②配对间期很短的室早,可能是室速或室颤的先兆者;③在同时有反复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者,室早常促使心动过速的发作;④当室早连续成对时;⑤由洋地黄中毒引起;⑥呈二联律或多源性的室早,影响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症状者;⑦心脏手术或心导管出现的较频繁的室早;⑧心功能急剧恶化时;⑨各种原因(心动过缓、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紊乱)造成的QT间期延长时;⑩其他急性情况(如严重呼吸衰竭伴低氧血症、严重酸碱紊乱等)时的室早。 对于上述需要及时纠正的室早,因多伴有明确的病因,除非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仍应把病因处理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也可考虑胺碘酮。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很少静脉使用。 (4)非紧急处理。对不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早搏,可酌情分别给予祛除诱因、美西律、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