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江苏省宿迁的历史沿革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泗洪天岗湖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

故黄河

在泗洪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公元前113年,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原名宿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宿豫曾为北魏宿预郡治所,梁东徐州治所,东魏东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陈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

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设宿迁,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