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涅中县鲁沙尔镇,据省会西宁市25公里,是明清时代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塔尔寺藏语意为“十万身像弥勒洲”,因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于此而闻名于世,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该寺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宗喀巴的母亲于此地修塔。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塔旁建起一座小殿,应为塔尔寺建造殿宇的开始。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几处主要殿堂兴建起来,塔尔寺初具规模。以后,历代僧人信徒的多次扩建和装饰,使其成为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1961年,塔尔寺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寺院依山就势而建,占地600多亩。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大经堂、祈寿殿、文殊菩萨殿、释迦佛殿、金刚殿、弥勒殿、时轮学院、医明学院、达赖和班禅行宫、大厨房、善逝八塔、四门塔等。整个建筑群是藏汉民族形式的结合,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大金瓦殿,是塔尔寺的核心所在,围绕宗喀巴纪念塔(又称“大银塔”)而建,面积为456平方米。大殿为三重檐歇山鎏金铜瓦顶,殿脊安置了大金顶宝瓶,金顶两边安置了一对喷焰宝饰,使得整个大金顶金光四射,灿烂夺目。
大金瓦殿内供奉着塔尔寺的灵魂—宗喀巴纪念塔。该塔为藏式菩提塔形,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塔身通高11.26米,以纯银作底,表面镀以黄金,周身以珊瑚、宝石等镶嵌。塔的中部佛龛里供着宗喀巴的泥像。塔前陈设着金灯、银灯、铜灯、象牙、古瓶等装饰品和法器。
在大金瓦殿的正前方是大经堂,为两层平顶藏式建筑堂。内部矗立的108根柱子的上部雕有优美的图案,柱上围裹着绣有蟠龙图案的彩色毛毯。栋梁、斗拱、藻井和佛教故事壁画均为彩绘,四周悬挂着各种各样的帷幔、经布、幢、幡、伞盖、刺绣和堆绣等装饰。
小金瓦殿是塔尔寺的护法神殿,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殿内供奉着五勇猛明王护法神像,左侧供着九世班禅骑过的白马躯壳。院内四壁绘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壁画。屋顶安放有各式高大的镏金钢经幢、刹式宝瓶、倒钟、宝塔、法轮、金鹿等,把大经堂装饰得金碧辉煌。
塔尔寺广场内矗立着整齐美观的八座善逝宝塔,这些宝塔排成了一排,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
塔尔寺还有著名的艺术“三绝”,即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酥油花是该寺艺僧用酥油塑造的各种佛像、人物、飞禽走兽、树木花卉、亭台楼阁和宗教、神话故事等,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工艺精巧。
各殿的绘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或栋梁上。壁画染料采用石质矿物,色泽鲜艳,经久不变。
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种色彩的绸缎剪成了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凸起,有明显的立体感。堆绣的内容大都取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