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万城遗址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北,处无定河北岸,毛乌素沙漠南缘,为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惟一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早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都城遗址。统万城始建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匈奴单于赫连勃勃创立“大夏国”后,于此建都,修造都城,并取名统万城,寓意“统一天下,居临万郡”。筑城材料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白土蒸熟发酵后夯实而成,因此统万城俗称“白城子”。1996年,统万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是军事和交通要地。唐宋时期,党项族进驻统万城,以统万城为根据地不断向中原入侵,后被宋太宗平复。统万城到明朝被废弃,渐埋没于西北黄沙之中。
统万城包括外廓城、东城、西城等几部分。外廓城是当时的一般居民区,平面成方形,现仅存城址残迹和城墙断垣。东城为后来所建,周长2566米,平面亦成方形,四面有城门。墙体残高2至10米,墙基宽10至16米。
西城与东城中隔城墙,为统万城的内城,当时是各级官署和王侯贵族居所,周长2470米,略成方形。四面均辟有城门,西门瓮城尚存。当时内城里有宫城,宫城里还有一座赫连勃勃居住的皇城。
统万城系蒸土筑城,内外墙体用砂、粘土、石灰组成的白色“三合土”一层一层夯筑,夯土层仍清晰可见。夯土层中,存有小洞,洞中有木头,起到类似现代钢筋一样的拉固作用。城墙虽为土筑,但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和抗毁力。
东西两城四角有角楼遗址,最高的达31.62米,是统万城遗址制高点。角楼为多层悬挑式,是建筑史上的瑰宝。
城内中部偏南有一座土墩,高约10米,久经风雨剥蚀,形状已不规则,但板筑仍很清楚。墙体上窑洞密布,曾被用来遮阳,还做过羊圈、马厩等。
城墙附近有许多密集的马面,用于军事防御。马面共计30余座,东面11座,西面8座,北面6座,南面11座。每个马面相距50米左右,高十余米,空心,中有仓库。
统万城建筑技艺高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统万城具有鲜明的匈奴民族特色,其遗址是我国境内仅存的匈奴古城遗址。该地古墓密集,遗址内出土文物丰富,汉代至宋代的文物均有发现,包含石碑、铜器、钱币、陶瓷、砖瓦等许多种类,为研究西夏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